• 無糖食品真的不含糖嗎?

    專家說,一些所謂的“無糖食品”,雖然未使用蔗糖作為甜味劑,但卻“偷梁換柱”,把蔗糖的替代品糖精充作甜味劑。這類甜

  • 春節後 糖友應該走出哪些誤區

    春節期間,親朋好友相聚,醇厚肥甘飲食擺滿飯桌,糖尿病患者往往放松警惕,忘記醫生的囑托,放開了肚子海吃,結果導致血糖升高或出現波動,使糖尿病發作或者症狀加重。因此

  • “無糖”崇拜險些喪命

    63歲的王大媽12年前查出患有糖尿病,一直用藥物控制血糖,後來在醫生的建議下結合飲食調節來控制血糖。半年前,王大媽抵擋不住市面上越來越多“無糖食品&

  • 焦點別只放在“血糖”上

    一個早春的午夜,老董突然感到胸痛、憋氣,被家人緊急送到醫院,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經過救治脫離危險。出院後他的第一句話就是:&ldqu

  • 什麼最可怕?

    並發症多多  糖尿病並發症可以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急性並發症來勢洶洶,處理不好可危及生命,處理好了就可僥幸渡過,而且基本上不留痕跡。而慢性並發症來得則較為隱蔽

  • 糖尿病患更應防癌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中,惡性腫瘤發生率高達28。35%,胰島素抵抗會導致高胰島素血症,而胰島素有促進惡性腫瘤生長的作用。此外,糖尿病患者存有不同

  • 五大誤區逐個數

    面對這種種,您的健康觀念如何?您是否也曾經或正在陷入這些誤區之中?  關鍵詞:心理  心理壓力過大而患抑郁症  有些患者查出糖尿病後,由於缺乏糖尿病知識,認為&

  • 小心慢性子糖尿病突然來襲

    新聞點擊:68歲的何太婆7年前就被醫院診斷患有糖尿病,可她並沒在意,飲食無規律,吃多吃少全憑胃口好壞。吃藥也是想起來就吃,更談不上定期到醫院看醫生、查血糖。照她

  • IGR 小心糖尿病的“前奏”

    糖調節受損,又稱糖尿病的前期,包括糖耐量異常(IGT)和空腹葡萄糖受損(IFG)。如果空腹血糖在6.1mmol/L~6.9mmol/L之間,稱之為空腹葡萄糖受損

  • 糖尿病vs胰腺癌,緣來匪淺!

    北京腫瘤醫院肝膽胰外二科主任郝純毅教授介紹,高脂肪高熱量高膽固醇食物的大量攝入,以及吸煙、酗酒等惡習,靜坐不動等不良生活方式,使得人們的胰腺有很大負擔,胰腺癌的

  • 瞧瞧糖尿病的“近親”

    (1)肢端肥大症。由於生長激素分泌過多拮抗胰島素作用引起糖代謝紊亂,可出現垂體性糖尿病症群。典型肢端肥大症群有助於診斷。  (2)柯興綜合征(皮質醇增多症)。腎

  • 胖媽媽 小心高血糖致畸!

    先前已有科學家對殺蟲劑和糖尿病的關系問題做了研究,但是卻沒有人把研究焦點集中在孕婦患糖尿病和殺蟲劑的關系上。來自北卡來羅那州研究三角公園公裡環境健康科學研究所的

  • 別忽略培訓糖尿病教育者

    糖尿病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問題。目前,全球共有1.8億糖尿病患者,預計到2030年,患者人數將翻一番——達到3.6億。在中國,據2007年

  • 糖尿病階梯式療法有缺陷

    “Ⅱ型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應該接受胰島素治療。”我國內分泌醫學知名學者、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副院長翁建平教授近日在國際權威醫學雜志《柳葉刀

  • 糖尿病新知全解答.

    這裡,河南中醫學院一附院內分泌科主任馮志海就會議提出的比較實用的糖尿病防治新觀點作一解讀。  達標要看5項指標  ADA主席Rizza教授指出,當前在糖尿病尚未

  • 糖尿病要“看真D”!

    司空見慣的街頭把戲  讓我們先來看看這個被反復重演的街頭“小品”——  一群人圍在某醫藥商店門口,看起來挺熱鬧的

  • 更年期更要警惕“糖魔”!

    因此對患有糖尿病的絕經婦女,未經很好控制,我們還應小心,以暫不用雌激素為宜。實在很需要,則首先治療糖尿病,控制到較輕的程度才用。在用雌激素期間,仍應經常注意糖尿

  • 降糖不能太依賴醫生了

    因此對患有糖尿病的絕經婦女,未經很好控制,我們還應小心,以暫不用雌激素為宜。實在很需要,則首先治療糖尿病,控制到較輕的程度才用。在用雌激素期間,仍應經常注意糖尿

  • 感冒時測血糖 不會感染

    這種擔心有些多余,因為感冒細菌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臨床上很少遇到通過針孔傳播病菌的情況。  雖然沒有針孔傳染的風險,但糖尿病患者一旦患上感冒,應該及時采取積極的

  • 降糖藥有些時候不適合服

    這些情況包括:  (1)糖尿病急性並發症:如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滲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等病人,使用口服降糖藥效果很差,有些還可能加重酮症酸中毒或引起乳酸性酸

1446 篇文章  首頁 | 上一頁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 下一頁 | 尾頁  20篇文章/頁  转到第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