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變
為本病患者最嚴重而突出的問題,約占糖尿病人死亡原因的70%以上。基本病理為動脈硬化及微血管病變。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率遠比常人為高,發生較早,進展較速而病情較重。國內糖尿病病人有心血管病變者較國外報道為低,特別是心肌梗塞、心絞痛及四肢壞疽。此組疾病的發病機理與熤的關系至今尚未闡明,脂類、粘多糖等代謝紊亂,特別是甘油三酯、膽固醇等血濃度增高、hdl2、ch等降低,常比無此組病變的糖尿病患者或非糖尿病而有此類病變者為重,提示糖尿病中脂代謝等紊亂為動脈硬化發病機理中的重要因素。除冠心病外近年來已注意到糖尿病性心肌病。我院曾有1例死於急性心力衰竭伴心源性休克,經病理解剖未發現心肌梗塞,但見冠狀動脈中有血栓形成阻塞大部管腔,伴以廣泛心肌病變(灶性壞死),可能與心肌內微血管病變有關。又從心血管植物神經功能檢查,發現早期迷走神經功能損害,易得心動過速,後期交感神經亦可累及形成類似無神經調節的移植心髒,以致發生無痛性心肌梗塞、嚴重心律失常,常導致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力衰竭而暴卒,我院已發現多個病例,故稱為糖尿病性心髒病,其中包括糖尿病心肌病變,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經病變和(或)高血壓以及動脈硬化性心髒病變。對此目前雖尚有爭議,但who糖尿病專家組及大多數學者均已公認。臨床上可采用無創傷性檢查在早期幫助診斷,如超聲心動圖,左心功能核素檢查,潘生丁核素心肌顯影,心電r-r間期頻譜分析;創傷性檢查如心導管冠脈造影等更有助於確診。在bb鼠、鏈脲佐菌素、四氧嘧啶動物實驗已進一步證明糖尿病心髒病變最早的表現為心肌病變,參見病理節,其機理尚待研究。微血管病變的發病機理包括多種因素,如血液流變學改變,高灌注,高濾過,微血管基膜增厚,血液粘稠度增高,凝血機制異常,微循環障礙以及近年來對多種血漿和組織蛋白發生非酶糖化,如糖化血紅蛋白hba1c,糖化脂蛋白,糖化膠元蛋白,自由基產生增多,最後導致糖化終末產物(age)的積聚,組織損傷和缺氧等有密切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