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疾病發生之前都會有很多蹤跡可尋,那麼遇到糖尿病該如何尋找呢?詳情請看下文介紹
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一旦發病,往往需要終身治療。但糖尿病的發病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般來說,在糖尿病發病前的一個階段,患者已出現糖調節受損,這說明此時患者已有發展為糖尿病的傾向,醫學上稱為“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患者就如處在分岔口上:如果放任自流,就有可能發展成真正的糖尿病;如果在這個時期進行有效干預,則可推遲和阻止糖尿病的發生。
糖尿病的後備軍
50歲的王師傅,是一家工廠的門衛,沉默寡言的他最近卻異常煩躁。去年冬天,王師傅的腳後跟被凍裂了,他也沒太在意,可傷口卻一直沒有愈合,直到前不久,他才在家人的勸說下到醫院就診,沒想到大大小小幾家醫院奔波之後,得到的結果卻是“確診糖尿病”。而去年夏天,工廠組織體檢時,王師傅的空腹血糖就有些偏高,醫生當時就告訴他這種情況可能屬於“糖尿病前期”,並提醒他去做一下餐後血糖,粗心的他卻沒在意。“糖尿病前期包括‘餐後糖耐量降低’和‘空腹血糖調節受損’兩個指標。”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孫良閣說,如果空腹血糖濃度高於正常值但低於糖尿病診斷值,稱為空腹血糖受損;如果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後血糖水平介於正常值與糖尿病診斷值之間,稱為糖耐量降低。
“目前認為,糖尿病前期是發生糖尿病的危險因素,是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標志。”河南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文世林告訴記者,這種狀態表明糖代謝已出現問題,但還達不到糖尿病的診斷標准。
早期干預能起大作用
“糖尿病前期人群是糖尿病的後備軍。”孫良閣說,近年來,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明顯增高,這與人口老齡化有關,也與就診率和干預率低有關。
“給予糖尿病前期患者適當干預,可顯著延遲或預防Ⅱ型糖尿病的發生。”文世林說,空腹血糖高,會損害全身的微血管,引起視網膜、腎髒、下肢、神經等部位的病變,並且只要把空腹血糖降到7毫摩爾/升以下,就能有效預防。餐後血糖高則會傷害全身的大血管,特別是心血管。目前,糖尿病前期干預以生活方式干預為主,即控制飲食、增加運動、減輕體重等。
“說到藥物,目前只有一種藥——阿卡波糖被寫進了《糖尿病防治指南》。”文世林說,“糖耐量異常者如果合並心血管危險因素,就要服用阿卡波糖。”這裡所說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史、肥胖、吸煙、50歲以上等。“很多糖耐量異常患者身上的危險因素不止一個,那就更要服藥了。”
定期監測,積極干預
在我們周圍,有這樣一群人:中年以上、體形超重或肥胖、工作壓力大、久坐辦公室、很少活動、常在飯店就餐、不喜歡吃蔬菜、很少看病、體檢時發現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異常等,“這部分人群就是Ⅱ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文世林說,一般情況下,有家族史、40歲以上者、肥胖者、高血壓患者、冠心病患者都要密切注意自己的血糖變化、定期進行糖尿病有關指標的檢查,及時發現血糖升高或葡萄糖耐量異常,盡早防止及延緩糖尿病的發生。
另外,如果發現自己的體重在數月內迅速下降,強烈的口渴,排尿次數及尿量均明顯增多,經常感到饑餓,傷口愈合得極慢,且皮膚很容易感染,視物模糊,肢體出現自發性疼痛、麻木等現象時,也應該提前到醫院進行有關檢查。
以上便是我們為你提供的詳細內容,相信你心中已經有了相應的答案了吧。祝你早日康復
糖尿病早期症狀有哪些
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發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歲之後發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哪2型糖 |
|
表現明顯的糖尿病征兆
正常人的胰島B細胞自動分泌較多的胰島素,所以血糖保持正常值。糖尿病病人的胰島B細胞功能缺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