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與脂代謝紊亂兩者經常是狼狽為奸,約有2/3的糖尿病患者最終死於心血管並發症。然而臨床上大多數糖尿病患者的脂代謝異常並未得到滿意地控制,尚未並發心血管病的糖尿病患者用調脂藥的比例則是更少,此現狀應引起醫患雙方的高度重視。
糖尿病又有“糖脂病”之稱,因為大約有半數乃至2/3的糖尿病患者伴有脂代謝紊亂。糖尿病與脂代謝紊亂兩者經常是狼狽為奸,不僅相互加重胰島功能的損害,使糖尿病病情惡化,還共同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約有2/3的糖尿病患者最終死於心血管並發症。然而臨床上大多數糖尿病患者的脂代謝異常並未得到滿意地控制,尚未並發心血管病的糖尿病患者用調脂藥的比例則是更少,此現狀應引起醫患雙方的高度重視。
血脂異常的內涵較復雜。血脂主要包括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還包括多種其他脂蛋白和載脂蛋白。其中
LDL—C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罪魁禍首”,而HDL—C是清除膽固醇、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有益的脂蛋白。甘油三酯增高可以通過“脂質交換”,減少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中膽固醇的比例,改變其他脂蛋白的性質,從而損害血管。
由於動脈粥樣硬化主要是因為富含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即
LDL—C)增高,膽固醇被血管壁上的巨噬細胞吞噬,形成粥樣斑塊,遂促發非感染性的動脈炎,導致動脈硬化。所以,降低LDL-C是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首要目標。但是,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異常大多表現為甘油三酯(TG)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和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增高的“三聯症”,三者並存,被稱為糖尿病致動脈粥樣硬化的“表型”。盡管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未必增高,但在發生高甘油三酯血症時,低密度脂蛋白的比例增高,而低密度脂蛋白更容易導致動脈產生粥樣硬化,由此而引發的心肌梗死的危險性要高出3倍之多;另外,高血糖又可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氧化和糖基化。這些被“改頭換面”的低密度脂蛋白清除比起正常人來更為困難,很容易損傷血管內皮細胞而輕松進入血管壁,以致極易促發動脈粥樣硬化的炎症反應。
近年來的研究證明,糖尿病患者的脂肪細胞和巨噬細胞還會釋放多種細胞因子和炎症因子,一同促進動脈硬化的炎症過程。在治療上,他汀類調脂藥物因為具有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一專多能”的“廣譜抗炎”功能,而被公認為是血脂異常的首選一線用藥。首先,他汀類藥物能顯著降低LDL-C,其次可以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粥樣斑塊的形成
(以及幫助其消退),還有防止動脈炎症反應的發生和血液的高凝傾向。所以,著名的心髒病學家托波最近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指出:他汀類藥物的非同一般的益處將使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展現劃時代的巨變。
防治糖尿病的心血管並發症是一個長期的與時俱進的系統工程。循證醫學證明:尚無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10年內發生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的概率與已患冠心病的非糖尿病者相同,所以糖尿病與冠心病被稱為“等危病”,如果糖尿病患者一旦並發了冠心病,10年內發生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的危險性將超過20%,被歸類為“極高危”的范疇,這是糖尿病患者的一個紅色預警信號。近幾年的循證醫學研究的結論是:對有脂代謝紊亂傾向的糖尿病患者,除加強代謝綜合征多重危險因子的綜合治療外,務必從早,從嚴用他汀類藥物,甚至合用非諾貝特或煙酸類藥物,更加嚴格地強化降低LDL-C的治療。
糖尿病患者便秘基本療法
便秘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臨床症狀,約占住院患者的60%左右。一般認為,每日大便不多於3次或每 |
|
糖尿病並發症常見三類
如果糖尿病病人控制不好血糖,損害是全身性的,涉及到身體多個系統的多個器官。糖尿病的慢性並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