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血糖不能靠感覺
糖尿病有個很迷惑人的現象,就是往往病人感覺很良好的時候,實際身體中的血糖含量已經達到三五百,超標很多了。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人體在血糖剛剛升高時會出現的一些一過性的視力模糊等現象,但病人沒有把這當回事,他的身體慢慢習慣了高血糖的狀態,自然不會有什麼不良反應。沒有不良反應並不是說血糖自己下來了,而是病人的身體適應了,可是隨著體內血糖一直保持較高的水平,其他器官就會漸漸出現病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並發症。
所以,病人隨時都需要用血糖儀而不是憑感覺來掌握自己的血糖。但是我國的現狀是無論普通人還是病人都不重視血糖檢測,只有8%的患者自覺有糖尿病症狀到醫院的內分泌科檢測血糖,還有20%的患者是在看眼病時發現的,有10%的人則是皮膚長疖腫,經過檢查是患了糖尿病。據統計,有一半的糖尿病患者在初次到醫院就診該病時,已經合並有體內大血管病變了。
自我監測血糖好處多
1.可隨時隨地了解自身體內血糖波動,能更好地配合醫生進行飲食控制和藥物治療。
2.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可以依據血糖數值,多次少量調整胰島素劑量,優化胰島素治療方案。
3.預防、識別和管理低血糖事件,特別是無意識性低血糖,提高治療安全性。
4.幫助患者治療達標,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怎樣監測血糖才正確?
血糖自我監測的頻率主要取決於糖尿病人的治療目標和方式。
若糖尿病人血糖控制較差或病情危重時,應該每天監測4~7次,直到病情穩定、血糖得到控制為止;當病情穩定或已達血糖控制目標時,則可每周監測1~2天,每天4~7次。
若糖尿病人使用胰島素治療,在治療開始階段每日至少自我監測血糖5次,達到治療目標後可每天監測血糖2~4次;若病人是使用口服降糖藥物治療和/或生活方式干預時,血糖控制達標後每周監測血糖2~4次。
餐後血糖比空腹血糖更重要
很多人只知道做空腹血糖,但我國的糖尿病,基於飲食習慣等原因,特點是餐後血糖升高較明顯,尤其是老年患者,只查空腹血糖,60%~70%的早期患者會漏診。因此,懷疑自己是糖尿病,一定要做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這是確診糖尿病的金標准。監測餐後血糖一方面可以了解血糖控制狀況,另一方面,對於預防糖尿病慢性並發症的發生有重要意義。
餐後高血糖長期升高可引起微血管及大血管病變,這是由於葡萄糖毒性作用造成的。餐後高血糖以及血糖波動,可導致血管內皮損傷。血管內皮的損傷,會引起動脈粥樣硬化或加重粥樣硬化進程。進而可導致血栓形成,嚴重威脅心腦血管健康。因此,控制餐後高血糖對於血糖達標非常重要,餐後血糖監測不應小視。糖尿病患者應在飲食和運動並行的基礎上監測好自己的血糖,並嚴格遵醫囑服藥,降低並發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