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老年人認為,人老了走不動是必然的。在糖尿病病友,下肢血管狹窄的最初表現是小腿沉重,間歇性跛行(就是行走時腿部肌肉疼痛),休息後好轉。這時下肢血管已經狹窄了75%左右;隨著疾病的發展,有的患者可以出現靜息痛(即休息時疼痛),尤其是夜間在床上抬高下肢時;當出現下肢皮膚溫度下降,皮膚顏色成暗紫色時血管的狹窄可能達到了90%。到晚期,發展到缺血性潰瘍和壞疽,超過三分之一以上的患者最終需要截肢。當一側肢體截肢後,另一側肢體也十分危險。
糖尿病足病是下肢血管病變的集中體現。它是指糖尿病病友因神經病變失去感覺和肢端缺血失去活動能力,合並感染所致的足部疾患。它通常以皮膚騷癢,肢端感覺異常,足溫降低,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為主要臨床表現,甚至可出現水疱、潰爛、壞疽或壞死。
這些的確很嚴重。因糖尿病足而截肢的病例人數逐漸增加。然而更嚴重的是,嚴重的下肢缺血往往說明心髒也有嚴重缺血。大量的臨床研究表明,下肢嚴重缺血的病人常常死於心髒惡性事件。中國有句俗語:“足是人的第二個心髒”,可見足的缺血性疾病對“反映心髒血管疾病”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說足的“冰冷”和“暗紫色”是生命的“紅牌”警告,因為它往往預示了心髒的危險。
我們都知道,糖尿病主要通過全身各個系統的大血管和微血管病變來引發各種並發症。大血管病變不僅僅是糖尿病足和下肢病變的主要原因,更是心髒惡性事件發生的罪魁禍首。另外,糖尿病病友本身就存在著心血管病變和下肢血管病變的危險因素。比如說吸煙、肥胖、高血壓、血脂紊亂等。而心血管事件通常起病比較急,半數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起病前無任何先兆。因此,糖尿病病友一旦出現糖尿病足和下肢血管病變,就更要重視預防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那麼,我們能否在心血管疾病的終末事件發生以前識別出疾病的蛛絲馬跡,及早采取有效預防措施,防患於未然呢?答案是肯定的。下列檢查指標可以提示心血管疾病:
1.心率及心率差:
(1)休息時心率:休息時心率常>90/min者,可以懷疑本病,休息時心率常90>/min者,可基本確診。
(2)深呼吸時每分鐘心率差:正常人深呼吸時心搏差數隨年齡增加而減少,50歲以下>15/min,50~60歲15/min,60歲>10/min,當每分鐘心率差<10/min為異常。
(3)立臥位每分心率差:立臥位每分心率差≤10次為異常。
2.體位性低血壓:臥立位收縮期血壓≥4kPa或舒張期血壓差≥2.67kPa。
3.踝臂指數(ABI):踝臂指數是測量上肢與足部血壓的比值,如果>0.9為正常,<0.6為嚴重缺血。
4.超聲檢查的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如果IMT≥ 1mm,心血管事件的危險性顯著增。
哪些糖尿病病友應該在日常監測中注意上述指標,以及早發現異常呢?
1.年齡45歲以上的病友;
2.有高血壓病史的病友;
3.有吸煙史的病友;
4.有血脂紊亂的病友。
此外,糖尿病病友還要注重血糖、血壓和血脂的控制,並要戒煙。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病友們在生活中處處小心並重視心血管疾病相關檢查,把一切心血管事件的不利因素扼殺在搖籃當中,可以保證生活質量,延長壽命的。
糖尿病足的基礎預防方法
糖尿病是一種有著許多並發症的疾病。而糖尿病足就是其中一種比較常見的疾 |
|
糖尿病足部受傷怎麼辦
糖尿病患者由於各種長期的疾病誘發血管、神經病變,導致患者容易出現腳部外傷。實際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