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病例
許多患病多年的老糖友就診時向大夫訴說:一天到晚全身好像有無數個螞蟻在爬,那種感覺真不是個滋味。有的病人則講,兩條腿就像被針扎一樣,經常疼得夜不能寐;還有的病人訴苦,吃一點東西胃就堵得慌,每頓飯只能喝點稀粥;更奇怪的是,有的病人說,他最近好像有了特異功能,滾開的水濺在手上,居然一點感覺也沒有……
上述種種異常表現,其實都屬於糖尿病神經病變。據調查,病程較長的糖尿病患者中約有一半以上並發神經病變。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介紹這方面的有關知識。
糖尿病神經病變是如何發生的?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發病機制至今尚未完全闡明,傳統觀點認為與長期“糖代謝紊亂”、“微血管病變”和 “神經營養因子缺乏”等因素有關,其中,高血糖是最基本的病因,它不僅對神經細胞具有直接毒害作用,還會引起外周微血管病變,使神經細胞的營養供應發生障礙,使神經缺血、缺氧進而逐漸造成神經損害。近年來,學術界又提出了“氧化應激損傷學說”,該學說認為線粒體超氧化物過多是導致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的神經病變可涉及全身各部位的神經,包括中樞神經、周圍神經、植物神經(也稱“自主神經”),其中,中樞神經病變相對少見,而周圍神經、植物神經病變非常多見。由於受損的神經類型不同以及病變程度不同,因而臨床表現多種多樣。
一般情況下,患病時間越長,血糖控制越差,出現神經病變的可能性越大。但是在個別患者,即使血糖控制尚可,也可能出現嚴重的外周神經病變。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特點
周圍神經系統分為“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 “感覺神經”使機體能夠感覺到內外環境的溫度(冷、熱)、疼痛、觸摸、方位的變化刺激,使機體能夠很好適應外部環境並具有自我保護的能力; “運動神經”負責支配肌肉的收縮與舒張,使機體完成各種隨意動作。
1.感覺神經病變的臨床表現:感覺神經是糖尿病人中受累最早、最多的神經。大多起病隱匿,早期病人可無明顯症狀,只是在做肌電圖檢查時發現異常(如發放神經沖動的潛伏期延長、神經傳導速度減慢等)。隨著病情的進展,病人逐漸出現:
①感覺異常:如肢端麻木感、蟻行感、針刺感、灼熱感、發冷感、踩棉花感等等;
②感覺減退:似戴手套、襪套樣感覺,嚴重者感覺喪失,對冷、熱、痛的刺激毫無知覺,這種病人由於缺乏下意識的自我保護反應,因而很容易受傷,需要格外注意自我防護;
③感覺過敏:對冷、熱、觸摸極為敏感;
④自發性疼痛:有的病人表現為自發性疼痛(靜息痛),似刀割火燎,夜間疼痛尤甚,讓人徹夜難眠,痛不欲生,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
上述症狀主要發生在四肢,而且往往肢症狀更為明顯,病變部位通常雙側對稱,最初局限於手指或腳趾,以後逐漸向上發展,症狀有晝輕夜重的特點。
2.運動神經病變的臨床表現:主要是支配肌肉縮舒,引起肢體及面部運動的一組神經。當病人出現運動神經病變時,由該神經所支配的肌肉會出現萎縮,運動時肌無力,甚至癱瘓,比如面神經病變時可出現“周圍性面癱”,動眼神經病變可引起眼睑下垂、復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