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於目前的醫學水平,糖尿病還是一種不可根治的終身性慢性病,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持續綜合性治療。在進行飲食控制、運動、血糖監測、心理調節的同時,藥物治療對糖尿病人至關重要。如果用藥得當,不僅可以有效抑制病情的發展,還可以防止並發症的出現。
藥物治療目標
首次確診2型糖尿病的患者,若無症狀或症狀較輕,可先進行飲食控制和運動治療2-3個月;若有多飲、多尿和體重減輕的症狀,需在飲食控制、運動治療的基礎上,口服降糖藥治療。
1型糖尿病患者則需要使用胰島素治療。
糖尿病的控制目標血糖是:空腹≤7.0mmol/L或126mg/dl,餐後≤10.0mmol/L或180mg/dl;老年患者空腹血糖≤7.8mmol/L或140mg/dl,餐後≤11.1mmol/L或200mg/dl。
常用治療藥物
目前所用降糖藥物,主要有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兩種。口服降糖藥又有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物和非促胰島素分泌的藥物。目前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物有磺脲類(D860、優降糖、達美康、美吡達、糖適平等)和諾和龍;非促胰島素分泌的藥物有雙胍類(降糖靈、二甲雙胍、降糖片、美迪康、迪化糖錠、格華止等)、葡萄糖苷酶抑制劑(拜糖平、培欣)和噻唑烷二酮類(曲格列酮、吡格列酮和羅格列酮等)。
口服降糖藥注意事項
口服降糖藥的選擇
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首選非胰島素促分泌類的降糖藥治療,如先選用雙胍類或噻唑烷二酮類藥物。若血糖控制仍不滿意,可聯合用藥或加用胰島素促分泌劑或胰島素。
體重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首先采用胰島素促分泌類降糖藥物或α-糖苷酶抑制劑,若血糖控制仍不滿意,可聯合用藥或加用非胰島素促分泌劑或胰島素。
服用方法
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物磺脲類在餐前30分鐘服用;非促胰島素分泌的藥物雙胍類一般在進餐中間服用,或餐後立即服用。α-葡糖苷酶抑制劑拜糖蘋應與第一口飯同嚼碎服下。口服降糖藥均從小劑量開始使用,其後根據血糖逐漸增加用藥劑量。
老年人和腎病患者口服降糖藥物的選擇
65歲以上的糖尿病病人一般不用雙胍類藥,慎用優降糖、迪沙片、美吡哒,可用達美康、糖適平和拜唐蘋,盡量避免低血糖反應發生。糖尿病患者一旦並發腎病應及時調整降糖藥,首選藥物糖適平治療,血糖控制不理想者,可加用拜唐蘋或改用胰島素治療。
口服降糖藥物使用中常見的錯誤
錯誤的聯合用藥:同類藥物的重復應用( 如:消渴丸+優降糖,美吡達+糖適平); 服藥時間錯誤;口服藥物時忽視飲食和運動治療;不規律應用口服降糖藥物,不能長期堅持用藥;復查血糖時不服藥物;口服降糖藥物更換過於頻繁。
糖尿病並發病患者和特殊情況下糖尿病
如婦女妊娠期、哺乳期,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重症肝腎功能不全、過敏等,應到醫院請醫生重新制定飲食、運動、用藥治療方案。服用過程中若發生不良反應:如短暫視力障礙,胃腸道功能紊亂,或肝功能異常應立即停藥。
用胰島素治療時應注意的事項
胰島素的儲存
胰島素須放置在攝氏2-8℃的冰箱內,可保存2年,25℃下可保存1個月。短效胰島素出現混濁、變色或長、中效胰島素出現塊狀則不能使用。
胰島素的劑量要准確
采用1毫升注射器抽藥,或者用胰島素注射筆直接注。,抽取藥液時避免振蕩。混合胰島素用前輕輕搖勻。
注射的部位
以上臂、大腿前側及外側、臀部和腹部為宜。臍和臍周不要注射。應經常變換注射部位,多次注射同一皮下組織可降低吸收能力。
注射必須嚴格無菌操作
因糖尿病患者體內代謝障礙,故機體抵抗力降低,容易遭受細菌感染,尤其是皮膚感染易形成潰瘍且不易愈合,應使用0.75%碘酊消毒。
長效胰島素和普通胰島素配用
應先抽普通胰島素再抽長效胰島素,因長效胰島素內含有多余的魚精蛋白和鋅,如先抽長效胰島素會把多余的魚精蛋白和鋅帶入普通胰島素瓶內,使普通胰島素和魚精蛋白及鋅結合成為長效胰島素,失去短效胰島素的作用,減低療效。
低血糖的預防
遵醫囑從小劑量開始用藥,並注意隨時檢測血糖(尿糖)
用藥時應規律定時定量進餐及運動
低血糖的先兆和症狀
心慌、出汗、饑餓、無力、手抖、視物模糊、面色蒼白或頭痛、頭暈、定向力下降、意識障礙等。
如有上述症狀出現,應迅速食用含碳水化合物食物、口服糖水或靜推葡萄糖注射液。
低血糖昏迷
若低血糖進食後症狀未緩解,而出現心率>150次/分或<50次/分,有休克跡象或出現昏迷,應去除患者假牙,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迅速送往醫院救治。
低血糖自我防范方法
有低血糖病史者,應隨身攜帶糖果、點心、甜飲料等,遇上心悸、出汗等先兆症狀,隨時口服糖塊,以防發生意外。並在外出時隨身佩帶病情卡,萬一發生低血糖昏迷時能及時得到他人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