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治療 >> 關於治療 >> 糖尿病人要重視血壓監測

糖尿病人要重視血壓監測

  

    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會今年公布,目前我國糖尿病的發病率為9.7%,糖尿病人數已接近1億,糖尿病前期患者高達1.5億人,比預計提前了15年,總人數位列世界第一。

  日前,天津市醫學會內分泌分會、天津市健康管理協會共同主辦了“第四屆聯合國糖尿病日健康育樂會”。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天津醫科大學代謝病醫院、天津市人民醫院等三級醫院的著名糖尿病專家參會,講解了有關糖尿病基礎防治知識和很多常見的糖尿病認識誤區。

  錯誤觀念:

  只需控制血糖就可以

  專家解讀:

  不能忽視血脂和血壓

  很多人認為糖尿病是血糖失控造成的,尤其在季節交替的時候,大多一心急於控制血糖,而忽視了血壓等其他健康指標。但單純控制好血糖,並不能阻止發生並發症。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一種全身性代謝紊亂性疾病,在糖尿病診斷之前,該病所致的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已經啟動。尤其在秋冬換季的時候,更要注意血壓的監測和變化。

  天津醫科大學代謝病醫院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張宏主任介紹,約70%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會合並高血壓,且大約15%的高血壓患者也都合並有2型糖尿病。所以,對於血液循環已經受損的糖尿病患者來說,更不能輕視血壓變化,血壓的損害比血糖還嚴重。目前,要求糖尿病患者的血壓最好降至130/80mmHg(毫米汞柱)之內,如果是伴有大量蛋白尿或腎髒損害的患者,血壓最好控制在125/75mmHg之內。

  張主任介紹,糖尿病患者應定時檢測自己的血壓,尤其合並高血壓患者要在血壓控制初期和季節交替的時候,每日多次檢測。血壓控制平穩後,每隔2-3個月選擇一天,再多次檢測血壓,每次檢測的血壓值都需達標,才算達到糖尿病患者的血壓健康標准。在監測期間,只要出現一次不達標的檢測數值,就要立即就醫。

  很多糖尿病患者認為只要把自己的血脂控制到正常人的范圍值就可高枕無憂了,張主任提醒,得了糖尿病以後,血脂就不能按正常值來計算了。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要低於健康人群的正常值,尤其是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值,甚至要比常人降得還要低才安全。如果是合並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血脂警戒線還要控制得更加嚴格。張主任提醒,要每隔3-6個月檢測一次血脂的變化,如果在藥物調整期等特殊時期,最好每半個月檢測一次或遵醫囑,以便發現異常及時給予干預治療。

  錯誤觀念:

  少吃飯就可以少打針

  專家解讀:

  到點不吃容易低血糖

  有些糖尿病患者覺得每天頻繁打胰島素很麻煩,想通過少吃一頓飯的方法來減少胰島素的注射次數。還有糖友提出,是不是餐前多打些胰島素就可以放心大膽地享受一頓豐盛大餐?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內分泌科博士後何慶提醒,這些做法都不可取。

  對於“少吃一頓飯就可以少打一次胰島素”的想法,何博士提醒,糖尿病患者不僅餐後容易血糖高,而且耐饑餓能力也差,到點兒不吃容易加重病情,甚至誘發饑餓酮症,導致酸中毒。所以主張患者飲食要定時、定量,一日三餐要有規律。因為糖尿病患者只是胰島素功能受損,葡萄糖轉成糖原儲備的能力差了,並不是身上有取之不盡的葡萄糖,且血糖也不是總持續在高位,如果一旦少吃一餐,糖原很快就消耗了,就容易發生低血糖。另外,有些降糖藥物服用後能管一天,中午不吃,到時就會出現低血糖;有些胰島素已經考慮到了中午飯後的血糖高峰,到了中午一樣會發揮藥效,如果患者沒吃午飯,就會出現低血糖。

  至於有的人“多吃飯就多吃藥”的做法也是不合理的。何博士提醒,雖然通過打胰島素可以把血糖降下來,偶爾一頓吃得多沒關系,但若經常這樣,患者就容易攝入過多熱量,導致腹型肥胖,加重胰島素抵抗,惡化病情。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