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治療 >> 關於治療 >> 磷酸西格列汀,智能化血糖調控的新藥

磷酸西格列汀,智能化血糖調控的新藥

  

        據國際糖尿病聯合會(IDF)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全球2.85億人患有糖尿病。糖尿病為人類第四大死因,全球每年有超過380萬人死於糖尿病及其並發症。
  由於不能根治,大多數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飲食及保證適當的運動外,均需要長期口服降糖藥物或使用胰島素治療。因此,一名糖尿病患者,在其長期與疾病抗爭的持久戰中,將會接觸到許許多多控制血糖的藥物。但是,經典的降糖藥物在使用過程中由於低血糖發生或是其他不能耐受的不良反應,或是部分降糖藥在長期單獨使用之後會出現繼發性失效,或是有的藥物長期使用會使潛在的一些致病風險增加,讓患者在多多少少存在心理顧忌;而胰島素現階段只能注射使用,使用途徑上的不便,讓其依從性大打折扣。
  於是,人們一直著力於研發副反應更少、使用起來更加便捷的降糖新藥。“腸促胰島激素”給了研發人員新的思路。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有人發現,口服葡萄糖對胰島素分泌的促進作用明顯高於靜脈注射,而後來的人的研究進一步證實,這種“腸促胰素效應”所產生的胰島素占進食後胰島素總量的50%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腸促胰素作用減退,這提示,腸促胰素系統異常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發病機制之一。
  因為腸促胰素具有葡萄糖濃度依賴性降糖作用,只有在口服碳水化合物的刺激下才釋放入血的,其促胰島素分泌作用呈葡萄糖濃度依賴性,即只有在葡萄糖達到一定濃度時才發揮作用。而在非進食情況下,因葡萄糖濃度無法達到可以使腸促胰素發揮作用的水平,且很快地被相關的生物酶所降解,這就是為什麼它幾乎不引起低血糖反應,而降糖作用呈現出“智能化”。
  此外,腸促胰素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產生降低體重的作用。它可以作用於人的大腦,使人體產生飽脹感和食欲下降,又可抑制胃腸道蠕動和胃液分泌,延緩胃的排空。體重的下降,可緩解胰島素抵抗,促使血糖進一步下降。另外,腸促胰素的促進胰島β細胞的再生和修復作用,可保護胰島細胞功能。
  但是,腸促胰素是一種肽類激素,直接口服,在經過胃腸道的時候,其結構就被分解破壞,不能發揮作用。而如果直接注射入體內,又會被體內的生物酶迅速降解,只有持續靜脈滴注或皮下注射才能發揮降糖作用,這就使其應用大受限制。
  磷酸西格列汀的出現,解決了這個腸促胰素的應用問題。它選擇性抑制了生物酶對腸促胰素的作用,提高了腸促胰素的血液濃度,從而使腸促胰素有足夠的濃度來發揮它應有的生理作用,有效地提高人體自身血糖調節功能,智能化地降低血糖。此外,經口服用不會影響該藥的作用,使用途徑的方便,可以使患者增加依從性,更好的長期控制好血糖,減少並發症的發生。
  磷酸西格列汀的降糖作用與葡萄糖濃度相關,幾乎不引起低血糖,而且現有的大型臨床研究也沒有證據證明該藥物可引起潛在的致病風險的發生。
  綜上所述,磷酸西格列汀從新的機制上智能化的調控血糖,並可與其他降糖藥物聯合使用,在有效的飲食控制及適當運動的前提下,它為2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療上提供了新方向,加之可以保護胰島細胞功能、減輕體重、緩解胰島素抵抗,是新一代安全、有效的降糖藥。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