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在糖尿病血糖控制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要它何時上場、下場和演出,需要醫生像導演一樣靈活指揮。本期我們請權威專家為您介紹如何巧用胰島素,才能將高血糖擊退。
初發病人選短期強化
病例1:張先生,49歲,初次診斷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18毫摩爾/升,給予胰島素強化治療,3個月以後,血糖降至正常,停胰島素。
點評:初發的2型糖尿病,尤其是空腹血糖大於11.1毫摩爾/升的患者,由於葡萄糖毒性作用等因素,導致胰島β細胞功能暫時受抑制。此時使用口服降糖藥物可能效果不佳,采用胰島素強化治療不僅能盡快將血糖降到正常,而且能使胰島β細胞功能得到改善。治療1周到3個月後,即使停用外源胰島素,由於患者自身胰島β細胞功能恢復,有可能不需降糖藥物而僅靠節食、運動,血糖就能得到控制,我們稱這一段血糖容易控制的時期為“蜜月期”。不過,不是所有初發2型糖尿病患者都適合胰島素強化治療。有些患者發病時血糖輕中度增高,使用胰島素效果一般,並且有出現低血糖的危險。
口服藥不靈,加基礎胰島素
病例2:劉女士,55歲,體型很胖。5年前查餐後血糖16毫摩爾/升,後來服用二甲雙胍等藥,但血糖控制依然不好,目前空腹血糖9毫摩爾/升,糖化血紅蛋白為8%,醫生給她增加基礎胰島素,每天注射一次。
點評:無論是中國2型糖尿病診治指南,還是歐美糖尿病指南,都將二甲雙胍作為一線用藥,尤其是偏胖的患者。若血糖控制不理想,啟動每天一次的基礎胰島素治療能有效控制空腹血糖,使空腹和全天血糖盡快控制達標。另外,患者應注意飲食控制和運動降低體重,也可選用增加體重相對較少的降糖藥,如格列美脲或格列齊特等。另外,繼續使用二甲雙胍不僅能減少胰島素用量,也可以避免體重增加。
出現並發症,餐前打針
病例3:王大爺,68歲,2型糖尿病14年,一直吃優降糖等藥,目前血糖仍高,有時出現低血糖。醫生曾勸他打胰島素,他不願意,目前出現視力模糊、雙腳麻木,尿裡有微量白蛋白。醫生讓他每天餐前注射胰島素。
點評:優降糖作為一種強效磺脲類口服降糖藥物,我們不建議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此患者糖尿病病史長,目前可能已出現眼、神經、腎髒等糖尿病慢性並發症,建議使用胰島素治療。在空腹血糖基本控制的情況下,若餐後血糖高,可使用餐前短效胰島素,維持空腹血糖8毫摩爾/升和餐後血糖10毫摩爾/升左右即可。另外,須密切監測血糖,以防止低血糖的發生。
吃藥管用,沒必要打針
病例4:陳先生,47歲,診斷2型糖尿病5年,口服降糖藥,血糖一直較平穩,糖化血紅蛋白6.5%。他聽說打胰島素好,強烈要求醫生也給他開胰島素。醫生認為,他口服降糖藥效果較好,沒有必要使用胰島素。
點評:胰島素是控制血糖的拳頭產品。近年來,人們對胰島素的好感不斷增加,但胰島素畢竟是藥,有低血糖、體重增加和過敏等潛在副作用,應用不當可能適得其反。該患者口服降糖藥血糖控制平穩,沒有必要使用胰島素治療。在臨床工作中,是否需要用胰島素,須結合患者的年齡、血糖水平、並發症情況、基礎合並疾病、患者認識水平和自我血糖監測能力等,具體分析。
懷孕了,短期戴泵
病例5:楊女士,2型糖尿病3年,一直吃口服降糖藥。懷孕後,醫生讓她停口服藥,戴胰島素泵,分娩後摘泵,繼續吃藥。
點評:妊娠期母體內分泌激素、代謝等一系列改變,使得孕婦血糖波動大、低血糖發生率增加,易出現流產、羊水過多、妊高症、酮症酸中毒等情況,不僅威脅孕產婦健康,對胎兒也有較大危害。由於口服降糖藥對胎兒不好,懷孕期只能使用胰島素治療,而胰島素泵能模擬生理胰島素分泌模式,達到血糖的優化控制。使用胰島素泵的患者,分娩後血糖下降且較易控制,可根據情況選擇下一步治療。
工作較忙戴個泵
病例6:梁先生,46歲,2型糖尿病7年,口服藥治療血糖時有波動。他是商務人士,常出差,有時候要加班,醫生讓他戴胰島素泵治療。
點評:糖尿病起病10年內的血糖控制非常重要,是預防並發症的關鍵階段。此患者病程不短,若不進行良好的血糖控制,罹患各種並發症的風險很大。患者生活不規律,口服藥和皮下胰島素治療血糖難以控制,且易出現低血糖。胰島素泵給藥能模擬自然的胰島素分泌模式,包括持續24小時輸入微量胰島素和餐前負荷胰島素輸注。前者可設定不同的時段,餐前輸注可根據就餐時間和方式靈活掌握,最終達到血糖的優化控制。
胰島素抵抗是否以肝酶升高為標志?
胰島素抵抗是否以肝酶升高為標志? 網編者按: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健康人群γ-谷 |
|
胰島與胰島素及胰高血糖素
胰腺除分泌胰液——一種重要的消化腺外,散布在胰腺中的一個個腺細胞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