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治療 >> 胰島素 >> 糖尿病胰島素須知 >> 患者不應隨意調整胰島素劑量

患者不應隨意調整胰島素劑量

  在臨床實踐中,如果糖尿病病友能夠自己根據血糖和尿糖的監測情況,對胰島素用量和用法進行簡單的自我調節(例如,每次增加或減少1到2個單位),達到更好控制餐後和空腹血糖的目的,這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做到了這一點,病人和醫生都會輕松很多。可是,在實際生活中,因為糖尿病病友隨意調整胰島素劑量造成低血糖,或血糖長期居高不下而不及時就醫的情況屢見不鮮。因此,患者不應隨意調整胰島素劑量。

患者不應隨意調整胰島素劑量

  在現實生活中,經常看到有不少使用胰島素的患者,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隨意停止注射胰島素,或者減量,或者增量。糖尿病患者是否可以自我調整胰島素注射劑量已經成為一個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尤其是有些長年注射胰島素的1型糖尿病患者,認為只有病人自己對自己的病情才最為熟悉,糖尿病患者如果能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胰島素注射劑量,將更有利於血糖平穩控制;而幾乎每個糖尿病醫生都會一再交代必須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調整胰島素注射劑量,這其中原因何在呢?

  胰島素的劑量調節看似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不就是前天多打了幾個單位,今天少打兩單位的問題嘛I其實不然,胰島素的劑量調節是非常復雜和專業的問題,涉及到選擇的胰島素種類、劑型,胰島素的治療方法,血糖控制目標等一系列問題,而病友對這些知識的了解大都比較片面,沒有系統地掌握,一知半解的糖尿病知識很容易讓隨意調整胰島素劑量的病友陷入危險的境地。

  首先,胰島素的種類繁多。

  根據來源可分為動物胰島素(牛胰島素、豬胰島素)、人胰島素和胰島素類似物。根據作用時間又可分為超短效胰島素、短效胰島素、中效胰島素和長效胰島素等劑型,此外,還有各種比例的混合胰島素。不同的胰島素不僅名稱不同,而且起效、達峰和持續的時間也不同,選用不同的胰島素,其劑量調節是不同的。

  其次,胰島素的治療方法多種多樣。

  有與口服降糖藥聯合應用的補充治療和完全用胰島素的替代治療,而在替代治療中,又有用預混的胰島素1日注射兩次的常規胰島素治療方法,用短效和中效(或長效)胰島素1日注射3次、4次甚至5次的強化治療方法。不同的方法,胰島素劑量調節是不同的,比如用30日的諾和靈1日兩次注射,如果餐後血糖始終控制不好,則可能與其短效的成分不足有關,就應當考慮改用50日的諾和靈或加用降低餐後血糖的口服降糖藥(如拜唐蘋);又比如用1日注射4次的強化胰島素治療方法,空腹血糖始終控制不佳,則要考慮到可能存在胰島素用量不足或是蘇木傑現象(低血糖後高血糖)或是黎明現象等原因。只有經驗豐富的專業醫師才可能根據不同病情,做出不同的胰島素劑量調整方案。

  再者,胰島素劑量的調節還與血糖的控制目標有關。

  而後者又與患者的年齡、肝腎功能、並發症和合並症等有關。如患者年齡較大.對低血糖的耐受性差,則血糖達標值就應比一般患者高些;或者患者合並糖尿病腎病(腎功能不全),由於其對胰島素的排洩減少,本身就很容易發生低血糖,則血糖達標值也應放寬些;如果患者合並妊娠或是妊娠糖尿病,對血糖的控制就嚴格得多,不僅達標的血糖值相對要低些,還要避免低血糖的發生。

  此外,胰島素的劑量調節還要考慮到其不良反應。

  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低血糖,可表現為饑餓感、蒼白、出汗、心悸、乏力、焦慮等,嚴重者可出現意識障礙甚至昏迷,在劑量調節的過程中,不同的個體、不同的狀況低血糖的臨床表現會有所不同,當發生低血糖時,有些病人由於缺乏認識而沒有采取相應的措施,從而導致嚴重的後果(如昏迷),甚至死亡。其他一些不良反應如過敏、水腫等,過敏反應可表現為皮疹、瘙癢、氣促、頭暈等,嚴重者可出現休克(昏迷),患者往往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而贻誤病情,而對於一些心衰的患者來說,水腫可使心衰加重……上述情況都要依靠專業醫師才能做出相應的診斷和及時的處理,避免危險的發生。

  總之,胰島素劑量的調節涉及多種因素,即使患者對自己的病情十分了解,也不能替代專業醫師來調節劑量,正確的做法是患者可通過加強對血糖的自我檢測,把血糖的變化記錄下來,協助醫師調節胰島素的用量。

熱門圖文
注射胰島素首選四個部位

人體適合注射胰島素的部位是腹部、手臂前外側、大腿前外側和臀部外上1/4。主要是因為這些部位

糖尿病哪些情況下應應用胰島素治療?

體重明顯減輕,伴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遲緩,消瘦明顯的糖尿病者,宜采用胰島素治療,若伴有結核病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