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中小學陸續開學,家長在忙於為孩子做准備的同時,也別忘了給孩子准備一份新學期健康清單。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每年大約有70000名兒童發生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在兒童和青少年人群中的發病率也在迅猛增長。近年因中小學生、大學生患糖尿病被退學的事例屢見不鮮!面對糖尿病發病日趨年輕化的現象,專家分析,這主要與青少年不良飲食習慣、缺少運動、壓力大、遺傳等諸多因素有密切關系。
多動一動
可離糖尿病遠一些
“我患糖尿病一年了,自從查出患有這病,心理壓力很大,都不知道以後的日子該咋過,覺得好煎熬!”提起糖尿病,大學生小王滿腹惆怅。“我明年就要參加高考,但前陣子被查出患有糖尿病,聽說有大學生因糖尿病被退學,我該怎麼辦?會不會也會有同等遭遇?……”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對於糖尿病,不少學生患者不能正確對待,有些人因此變得消極、自閉,甚至有些人認為糖尿病如同絕症,一輩子都甩不掉。
據了解,按照《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標准》,患有“嚴重的血液、內分泌及代謝系統疾病、風濕性疾病”者,“學校可以不予錄取”。而糖尿病正屬於其中的“內分泌及代謝系統疾病”。因此有些糖尿病學生被大學拒之門外。
對此,陝西糖尿病醫院余院長表示,多數學生及家長對糖尿病知識困乏。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確診是通過胰島素釋放功能檢測來區分的,臨床需要根據胰島功能檢測結果才能做出准確的診斷和治療方案。1型糖尿病通過治療,胰島功能可轉變為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通過治療,胰島功能可以不同程度的恢復。尤其是因高考、就業所面對的階段性的精神壓力,飲食過盛,運動減少,甚至有些家長為提高體能而大量補充影響免疫系統的營養品,造成胰島素分泌過程的紊亂,所形成的“假性糖尿病”,及時治療是可以得到糾正的。建議學生及家長正確認知,合理規避、安全健康面對高考、就業中的糖尿病問題,不要因糖尿病毀了孩子前程及家庭幸福。
近年來,雖然兒童和青少年糖尿病發病率上升很快,但由於2型糖尿病發病隱匿,往往很難早期察覺,極易被誤診。余院長提醒說,對比較胖、平時愛喝碳酸飲料、吃得也比較多,但在一段時間內忽然體重減輕的孩子,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孩子,應格外警惕。條件許可時,要經常檢測一下血糖,這是了解是否患病的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合理增加兒童和青少年的身體活動,養成規律鍛煉的習慣,是預防糖尿病的有效途徑。
多吃一口
可能引發糖尿病
“我兒子怎麼可能得了‘老年病’!”在陝西省糖尿病醫院,一家長在孩子確診患了糖尿病時驚呼!
該院余院長表示:“雖然糖尿病患者每年都在增加,但很少有人把糖尿病和青少年聯系起來,人們對青少年糖尿病的關注遠不及成年人糖尿病患者,事實上,糖尿病已不再是成年人的專利。兒童青少年的2型糖尿病越來越常見。”他分析,上學放學有人接送,家務勞動基本不做,大量的課外補習班,除學校體育課和課間操外,現在很多孩子就再沒什麼運動量了。而臨床很多青少年糖尿病患友“三多一少”症狀並不明顯,不利於早期發現。
西安市中醫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商軍科認為,與成年人相同,超重和肥胖是兒童青少年發生2型糖尿病的“罪魁禍首”。現代生活中,除正常課業外,很多孩子的業余時間幾乎被各種培訓班占滿,要不就是看電視、玩游戲等靜態休閒娛樂。此外,一些被西方視為垃圾食品的洋快餐如漢堡包、薯條等高熱量食品受到孩子們的偏愛,青少年中超重、肥胖率急劇升高,由於體內堆積過多脂肪會產生對糖代謝不利的內分泌激素,從而大大降低人體內胰島素的降糖作用,使糖尿病發病率迅速增高。
防治干預
首先要從家長做起
專家強調,越是年輕的患者,及早治療,可以有效地恢復胰島功能。其中,控制飲食和運動鍛煉很關鍵,自我監測和科普教育也很重要,這些方面相配合才能達到治療目的。
“糖尿病患兒身體經受痛苦,心理上也容易產生自卑、自閉等問題。給患兒更多的心理關懷,讓他們正確看待疾病,鼓足勇氣面對生活,是兒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治療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專家說,青春期是人生特殊階段,青少年患者在步入青春期後會考慮自己的升學、工作和終身大事等問題。但由於目前社會上對糖尿病知識的普及尚處於初級階段,多數患者和周邊其他人對糖尿病認識存在很大誤區。因此,加強糖尿病的宣傳教育,普及糖尿病預防知識非常重要。
如何讓青少年正確對待糖尿病?專家建議,一方面要提高患者綜合心理和文化素質,讓他們對疾病的防治有充分了解,積極配合醫生,爭取最佳治療效果和最高生活質量。家長也要多關心患者,要耐心、細心,並時刻關注其情緒變化,及時排解不良情緒。另一方面,要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少吃油膩食品,多運動。
糖尿病人需調控血脂
在日前舉行的“中國血脂防治十年歷程”活動上,內分泌學專家強調:對於 |
|
糖尿病高危族:中央肥胖
糖尿病、心血管病都是跟肥胖有關的常見疾病。不過最近有調查發現,香港很多中央肥胖人士身為高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