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已成為導致全球人口死亡的第四大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將其稱為“21世紀的災難”。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圍內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國際糖尿病聯盟最新公布的數字顯示,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大約為2.46億,我國糖尿病患者1980年約為700多萬,目前已接近4000萬,同時還有數千萬的糖尿病後備大軍,糖尿病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衛生問題。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發病年齡趨向低齡化。據統計,目前糖尿病發病年齡較之十幾年前提早了20至30歲,甚至只有1歲多的嬰兒也因急性糖尿病被早早送進了醫院。
據糖尿病專家、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干部病房主任醫師賈軍宏介紹,從1986年起我國就開始每年做糖尿病流行病調研,1986年和1996年的數字對比,20歲的青少年組1986年發病率為0.05%,1996年上升到0.56%,增加11倍;30歲組發病率從0.17%增加到了1.36%,接近10倍。來自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的臨床資料也證明,原本只在成年人中多見的2型糖尿病也在青少年和兒童中迅速增加,現在20多歲的2型糖尿病患者很常見。在美國,20年前低齡糖尿病患者中只有2%的人屬於2型糖尿病,而現在這個比例已經增長到45%。日本新發現的糖尿病低齡患者中,有80%患的都是2型糖尿病。在我國低齡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比例從10多年前的不足2%,迅速攀升至目前的60%左右,並有繼續增長的趨勢。調研顯示:北京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已占全部糖尿病人數的5%,並且每年以近10%的幅度上升,青少年中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糖尿病已不再是成年人的疾病。
糖尿病禍根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賈主任說,1型糖尿病主要是感染和自身免疫異常導致胰島β細胞被破壞,無法正常分泌胰島素造成的。而2型糖尿病是遺傳與後天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主要表現為機體對胰島素不敏感,不能很好地利用胰島素及胰島素相對缺乏。帶有糖尿病易感基因的個體,在他的飲食起居、身體狀況達到“要求”時,糖尿病就會現身作怪。因此,2型糖尿病發病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生活狀態和方式。持續改善的經濟條件以及多食少動的不良生活方式,為我們帶來的便是眾多年輕人甚至兒童步入糖尿病患者行列的現狀。
賈主任說,一份洋快餐的熱卡差不多相當於中餐的兩倍。與此同時,如今的孩子們運動量普遍不夠,熱量只進不出,累積起來必然造成肥胖,這也是引發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改革開放以來,國人豐衣足食,主要食品的人均消耗量:糧食增加30%,肉食增加100%,蛋類增加178%,蔗糖增加95%;從個人收入看,1980年,人均年收入375元,糖尿病發病率為0.67%;1996年,人均年收入1271元,發病率3.2%;2002年,人均年收入7078元,發病率超過5%。並且兒童青少年的2型糖尿病也越來越常見。他們的共同特點是肥胖、不愛動、吃飯快,而且吃肉、吃油多。
“上學放學由家長用汽車或者自行車接送,回家後基本不參加什麼家務勞動,除了學校的體育課和課間操,現在很多孩子就再沒什麼運動了。”賈主任歸納了孩子們的生活方式。的確,現代生活中,看動畫片、玩電腦游戲等靜態休閒娛樂方式是孩子們的主要課外活動。不少年輕家長對子女“成龍成鳳”寄予過大的希望,除正常的課業外,還給孩子報了鋼琴班、繪畫班、舞蹈班等各種課外班,所有的業余活動時間幾乎被各種課外培訓班占滿,孩子的天性被扼殺,玩的時間被擠占。一些被西方視為垃圾食品的洋快餐,如漢堡包、薯條等高熱量食品受到孩子們的偏愛,青少年中超重、肥胖率急劇升高,上海6至18歲兒童和青少年超重、肥胖患病率分別為12.9%和3.3%。由於體內堆積過多的脂肪會產生對糖代謝不利的內分泌激素,從而大大降低人體內胰島素的降糖作用,使糖尿病的發病率迅速增高。
糖尿病患者應有良好的生活方式
既然青少年的糖尿病與生活方式、飲食習慣休戚相關,那麼家長首先得改變兩個錯誤觀念。孩子不是越胖越好,不是吃得越精、越高檔越好;孩子的健康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家長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方面。賈主任特別提出,作為家長應該以身作則。一是要改變不良飲食習慣。吃飯七八分飽即可,食物結構要合理,均衡飲食,葷素搭配,少油少鹽,盡量少吃甜食和煎炸食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適當多吃玉米、小米、燕麥片、全麥粉等粗糧。兩餐之間來杯酸奶或者吃點水果當作“加餐”,即少食多餐對身體有益。
二是要改變多吃少動的“懶”毛病。經常性、有規律的運動可讓身體組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加,糖的利用增加,從而改善血糖和血脂含量,避免糖尿病的發生。經常帶孩子在戶外走一走,動一動,盡可能把雙休日還給孩子,運動是預防糖尿病最簡單的方法。大量的臨床資料證明,即使是病情比較嚴重的糖尿病人,只要做30分鐘的醫療體操運動,其血糖濃度也會大幅度下降,使病情穩定。
三是要改變不合理的作息安排。“半夜熬到兩三點,早上睡到日上三桿”,這樣的作息安排並不少見。年輕人通宵不睡的現象更不鮮見。有規律的、合理的作息安排,才能使身體的內分泌系統運轉在一個良性循環的軌道上。
給糖尿病患者以更多的關注
近年來,雖然兒童和青少年糖尿病發病率上升很快,但由於2型糖尿病發病隱匿,往往很難早期察覺,只能做血糖篩查才能確診;而1型糖尿病發病很急,將近1/3的患者等到出現了酮症酸中毒昏迷才第一次到醫院就診。世界健康基金會的糖尿病項目在各地調查後發現,某些基層醫院對兒童糖尿病認識不足,有的患兒在呼吸道感染後發生了酮症酸中毒,醫生往往考慮不到血糖問題,直接開葡萄糖溶液給孩子點滴,結果火上澆油,越治越重。因此,賈主任強調對兒童和青少年患者應對他們的血糖給予更多的關注。
賈主任提醒說,對比較胖、平時愛喝水、吃得也比較多,但在一段時間內忽然體重減輕的孩子,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孩子,應格外警惕。條件許可時,要經常檢測一下血糖,這是了解是否患病的最簡單直接的方法。此外,當孩子出現以下異常時,就要注意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早作診斷:
一是小孩子出現突然發熱的情形,並且伴隨有咳嗽咽痛或嘔吐且久治不愈,或者孩子出現原因不明的視力下降;二是孩子進餐後2-3小時即出現饑餓感,並伴有手抖、心慌、乏力、出冷汗等症狀;三是孩子出現近期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同時又伴隨著口干和食量較大的情形;四是孩子表現出不明原因的長時間和反復發作的腹痛,包括全腹部疼痛、上腹痛、臍周痛等;五是孩子尿中有異味,而且泡沫很多。
糖尿病患兒身體經受痛苦,心理上也容易產生自卑、自閉等問題。給患兒更多的心理關懷,讓他們正確看待自己的疾病,鼓足勇氣面對生活,是兒童糖尿病治療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賈主任說,加強糖尿病的宣傳教育,普及糖尿病預防知識非常重要。讓所有孩子都遠離糖尿病的痛苦,讓所有糖尿病患兒經過治療,能過上和正常孩子一樣的生活,這不僅是患兒自己和患兒家長的要求,也是全社會共同的希望。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關愛孩子做起。
糖耐量有哪些調節能力?
常人在進食米、面主食或服葡萄糖後,幾乎全被腸道吸收,使血糖升高,刺激胰島素分泌、肝糖元合成 |
|
糖尿病合並高血壓需防冠心病
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糖尿病人群的高血壓患病率為20%-40%,為普通人群的1.5-2倍,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