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知識 >> 糖尿病病因 >> 新糖友面臨的6大困惑

新糖友面臨的6大困惑

  Q1:確診得了糖尿病怎麼辦?

  新確診為糖尿病的患者,首先要做好初診工作。

  初診時首先應該進行體格檢查、化驗檢查以及其他特殊檢查。體格檢查包括身高、體重、體重指數(BMI)、腰圍、血壓和足背動脈搏動;化驗檢查包括空腹血糖、餐後血糖、HbA1c、甘油三酯、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尿常規、肝功能和腎功能;特殊檢查包括眼底檢查、心電圖和神經病變相關檢查,若條件允許,應檢測尿微量白蛋白。

  在初診檢查之後,根據檢查結果,患者需要馬上制定最初需要達到的目標並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比如進行適當的體力運動,制定飲食方案,減輕體重並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達到一定的目標。除此之外,患者還應戒煙、限酒,定期進行自我血糖監測,並做好紀錄。

  在以後的時間裡,需要保持定期的隨診。患者要有一本糖尿病記錄手冊,並定期查看手冊,分析化驗結果,包括空腹和餐後血糖、HbA1c等。可結合飲食及運動方案的實施情況,進一步確定下一步要達到的目標和制定下一步的治療方案。

  值得提醒的是,“新糖友”應建立早期干預的意識,對糖尿病及早干預,及早治療,控制好糖尿病帶來的並發症風險。

  Q2:糖尿病會有生命危險嗎?如何控制危險因素?

  糖尿病的常見並發症分為急性並發症和慢性並發症。

  常見的急性並發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滲狀態、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慢性並發症包括視網膜病變和失明、腎髒病變、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足、大血管病變。

  由於糖尿病使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增加2-4倍,心血管疾病成為糖尿病最常見的死亡原因。因此糖尿病患者尤其需要關注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新糖友面臨的6大困惑

  在確診為糖尿病後,患者至少每年都需要評估心血管病變的危險因素,包括心血管病病史、年齡、腹型肥胖、常規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吸煙、血脂異常和家族史)、動脈粥樣硬化性血脂譜(低HDL膽固醇、高甘油三酯)、腎髒損害(尿白蛋白排洩率增高)和房顫。

  在治療方面,需要注意控制高血壓並改善血脂異常,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是目前常用的降壓治療藥物之一。在藥物治療同時,要戒煙和減少酒精攝入,嚴格控制所有可治療的危險因素,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大血管病變的風險,而不能只關注血糖。

  Q3:我每天很注重飲食和運動,是否不需要服用降糖藥了?

  答案是否定的。降糖治療包括采用飲食控制、合理運動、血糖監測、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和降糖藥物等綜合性治療措施,飲食運動只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但是,近年來中外糖尿病治療指南都提出,僅僅依靠生活方式干預不足以控制血糖。因為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往往很難改變,而且糖尿病患者的胰島功能通常已經受到損害,如果只進行生活方式干預,多數患者血糖可能難以得到控制。由於血糖得不到控制,又會對血管和胰島細胞造成損害。

  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應該使用“生活方式干預+口服降糖藥”雙管齊下的方式進行治療。在2006年由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和歐洲糖尿病研究學會(EASD)聯合發布的2型糖尿病治療共識中,把二甲雙胍推薦為與生活方式干預共同開始的一線治療藥物。

  Q4:如何選擇口服降糖藥,安全性如何?

  新版中國糖尿病治療指南中明確了2型糖尿病的治療程序,提出根據體重選擇治療方案。對BMI≥24的超重肥胖患者,從確診糖尿病開始就要采用“飲食、運動、控制體重+二甲雙胍”的治療方式,根據治療情況再加用其他藥物。對於BMI<24的非超重患者,“飲食、運動、控制體重+二甲雙胍”也是首選方案之一。

  目前常用的降糖藥主要有雙胍類、磺脲類、格列奈類、TZD類、α-糖苷酶抑制劑、胰島素。磺脲類、格列酮類和胰島素會有體重增加的副作用;α-糖苷酶抑制劑有較多胃腸道副作用;磺脲類和胰島素會導致低血糖。

  二甲雙胍對體重無影響,是經歷了50年臨床考驗的經典藥,降糖安全性和療效都有保證。在英國前瞻性大型糖尿病臨床研究UKPDS中,二甲雙胍與其他降糖藥物相比,在降低糖尿病並發症和死亡方面都優於其他降糖藥物。此外,在該研究中二甲雙胍的所有低血糖和嚴重低血糖發生風險均低於磺脲類和胰島素。

熱門圖文
什麼被稱之為糖尿病呢

糖尿病(DM)是一種由遺傳基因決定的,與感染、肥胖等環境因素促發有關,其臨床以高血糖、高血

糖尿病呈現“流行趨勢”

和許多人一樣,我有早上聽新聞的習慣。廣播中有時會傳出一則公益廣告,美國糖尿病學會發的:&l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