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患者請教醫生:“××藥我應該飯前還是飯後吃?”有些藥物在服用過程中,由於時間或身體狀態的不同,可能出現吸收、起效、副作用等方面的差異。
1.磺脲類胰島素促分泌劑 此類藥物主要通過刺激胰島β細胞釋放胰島素達到降血糖的目的,分為長效類和短效類。短效類包括格列吡嗪(美吡達)、格列喹酮(糖適平)等,需要在一日三餐前半小時服藥。長效類包括:格列齊特緩釋片(達美康)、格列本脲(優降糖)、格列吡嗪控釋片(瑞易寧)、格列美脲(亞莫利)等,一般每日服藥1次,通常建議在早餐前半小時服用。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緩釋或控釋片劑是不可以掰開或者嚼碎服用,否則就起不到“緩釋”、“控釋”的效果了。 2.非磺脲類胰島素促分泌劑 此類藥物也被稱為“餐時血糖調節劑”,常用的包括:瑞格列奈(諾和龍,孚來迪)、那格列奈(唐力)等。顧名思義,它可以快速短效地促進胰島素分泌,一般每日3次,於進餐前或進餐時口服,如不吃飯則不服藥,主要用於控制餐後高血糖。 3.二甲雙胍 二甲雙胍可能是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最為熟悉的一種降糖藥,由於它並不直接刺激胰島素分泌,因此服藥時間沒有什麼嚴格的限制,可以在餐前、餐中或者餐後;但有些患者服用後會產生較明顯的胃腸道副作用,如惡心、嘔吐、腹瀉等,故可餐後或餐中服藥,以減輕胃腸道反應,一般每日2~3次。如服二甲雙胍緩釋片,也可每日1次服用。 4.噻唑烷二酮類 主要包括馬來酸羅格列酮(文迪雅)、鹽酸吡格列酮(艾可拓、卡司平)等。它與二甲雙胍一樣,並不直接刺激胰島素的分泌,而是通過增加胰島素敏感性來發揮穩定而持久的降糖作用。這類藥物一般在每日的同一時間服用一次,每次1~2片,與是否進餐無關。 5.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 以阿卡波糖(拜糖平)為代表的此類藥物,通過延緩小腸對多糖的消化吸收,主要控制餐後高血糖的發生,尤其適用於飲食習慣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的中國人。服用方法是進餐時隨第一口食物嚼服,不要隨水吞服。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發生低血糖的患者在日常用藥中包含此類藥物,需直接口服或靜脈注射葡萄糖,而口服面包、餅干等食物會因無法立刻吸收而達不到迅速提升血糖的效果。![]() |
兒童發生糖尿病前兆你們知道嗎
如今,在兒童中患有糖尿病腎病的人數是越來越多了,兒童糖尿病腎病患病原因是什麼呢?是因為遺傳 |
![]() |
防治並發症 宜早不宜遲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並發症”,這是婦孺皆知的一句話,因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