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知識 >> 糖尿病類型 >> 糖尿病分型 >> 不可忽視的藥源性糖尿病

不可忽視的藥源性糖尿病

  資料顯示,目前全世界死亡人口中有約1/3死於用藥不當。我國每年因藥物不良反應住院的病人達250萬,藥源性疾病的死亡人數是主要傳染病死亡人數的10倍,且有逐年增長的趨勢。用藥不當同樣也是導致糖尿病發病的危險因素之一。日前,記者就此采訪了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藥劑科主任醫師姜玲敏。

  吃藥也能得糖尿病?

  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搞清楚何謂藥源性疾病。據姜主任介紹,藥源性疾病就是在藥物治療期間產生的一種與治療目的無關的疾病,換句話說,就是在治療過程中由於藥物的聯合相互作用,對其他器官產生的毒性作用。

  藥源性糖尿病是指藥物或化學物質引起的胰島B細胞功能異常,導致胰島素分泌分泌絕對、相對不足,或靶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質和脂肪代謝紊亂,進而達到糖尿病標准的一種繼發性糖尿病。對正常人來說,因藥物影響導致血糖升高的不良反應,可通過增加胰島素代償性分泌進行抵消,從而使血糖繼續維持在正常水平。但對糖尿病高危人群,因藥物作用而導致的糖耐量損害則可能誘發糖尿病。

  在臨床診斷時,應考慮兩個因素:①有可疑用藥史;②原來無糖尿病的人出現血糖升高,或已確認糖尿病的病人血糖控制惡化,可考慮藥物導致糖尿病的可能。在鑒別診斷時,應注意與原發性糖尿病、假性糖尿病相區別。

  藥物也會“看走眼”

  藥源性疾病與藥物的副作用或不良反應不完全相同。專家指出,任何藥物都會有其特定的作用靶器官,在研發過程中也是按照特定的藥理作用來設計的。但某種藥物在人體內產生作用時,當其作用在人們期望的目標靶器官時,產生的就是該藥物的治療效果;當其作用在其他器官時,此時表現出的可能就是該藥的副作用。以抗腫瘤藥為例,其研制的目的是為了作用在某一種實體瘤上,抑制腫瘤的增殖。但在治療方案或療程設計不當的情況下,這種藥物可能並不“長眼睛”,從而對其他細胞產生作用。比如有些腫瘤藥物可能會刺激皮膚,或產生消化道反應。有證據表明,用長療程、大劑量的化學療法治療癌症的同時,可能會激發其他一些癌症,如皮膚癌。

  老百姓常說的“是藥三分毒”,指的就是不良反應。也就是說,當藥物作用在主靶器官時,發揮的就是藥理作用,但同時作用於其他器官時,可能產生的就是不良反應。比如降壓藥,在降低血壓的同時,擴張了血管,此時有的病人就可能出現瞬時的頭暈、劇烈頭痛。

  醫患都要找原因

  藥源性疾病對人體的危害極大。比如某個病人患了紅斑狼瘡,需使用激素來治療,但大劑量、長療程的激素治療就可能造成免疫功能受抑制,造成細菌感染。再比如,在治療真菌感染時使用的甲硝唑,其不良反應主要是肝毒性,可能導致病人肝髒受損。這些都是藥源性疾病。究其原因,姜主任指出,醫患雙方都有必要進行反思。

  醫護人員要從更深層次去思考問題,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或者用藥時換來換去。有些病人在就診時病情很輕微,但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後病情加重,甚至死亡,這與藥物使用不當必然是有聯系的。此時往往不是簡單的藥物不良反應,而是藥物的錯誤使用,造成病人病情加重,在治療原疾病的基礎上,又產生了新的疾病。從醫生的角度來說,在當前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醫療行為受利益驅動,這也是醫生開藥的動力之一。醫生迫於醫院的壓力或受個人利益驅使,可能會滋生濫用藥問題。

  病人自身也有原因。有些病人缺乏醫學常識,反過來要求醫生為自己開好藥、進口藥。比如對某種疾病的治療,可選擇3種藥物,有的病人就去“指揮”醫生,恨不得把3種藥物都給自己用上。實際上如果用一種藥物就能控制病情,就沒必要加上其他藥物。當該藥物無效時,再考慮換另外一種藥,這樣才能把不良反應的幾率減少到最低,也可以把藥源性疾病產生的風險降至最低。有的病人則認為,自己到醫院排隊掛號,既牽扯精力又花了錢,醫生只是開了幾盒藥就把自己打發了,甚至都不讓輸液。這完全是一種誤解。因為輸液時有可能會將大分子物質帶入病人體內,促發過敏,或造成小的血凝塊,最終造成血管堵塞。

  選藥重在少而精

  “從患者的角度來說,不能盲目地追求藥物的新和多。”姜主任認為,治療越簡單,針對性越強越好。也就是說,藥物針對主靶器官的效果越強越好。當醫生為患者介紹了很多種可選的藥物後,患者可以建議醫生,先考慮最有效的一種藥物。患者還要學會看說明書,看看醫生給你開的劑量到底如何。如果有不合適的地方,患者可以提出來,請醫生進行調整。尤其是門診病人,拿著醫生開的藥回家後,更要學會看說明書。病人要有自我保護意識,但也不能與醫生形成對立面。提倡保持一種平靜的心態,與醫生進行良好的溝通。但始終要強調一個原則,就是不要多用藥。

  專家特別強調,對治療用藥來說,總的原則是:品種越少越好,配伍越少越好。能少用,就不多用;能減少配伍,就盡量減少。對於輔助治療的藥物,如免疫調節劑,包括中藥輔助類、藥食同源類、維生素類、營養代謝支持類等,則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要防治藥源性糖尿病,需做到以下幾點:①在使用糖皮質激素等可疑藥物時,應提高警惕,注意監測血糖、尿糖,早發現,早治療;②一旦出現血糖波動或糖尿病加重,應立即停用可以藥物;③如因治療需要,確實需繼續用藥,應嚴格考慮藥物劑量,並在飲食、運動干預的基礎上,選用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進行治療;④警惕因使用降糖藥物而引起的低血糖反應。

熱門圖文
胰切除術後進行自體胰島移植可預防糖尿病

(路透社醫學新聞)研究人員報道,長期療效表明,慢性胰腺炎患者行胰腺切除術後應考慮進行自體胰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控制不理想

雖然經過近幾年的健康教育,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的標准已逐漸被患者了解和接受,但糖化血紅蛋白的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