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知識 >> 糖尿病類型 >> 糖尿病分型 >> 肝炎可誘發肝源性糖尿病

肝炎可誘發肝源性糖尿病

>

  肝炎是由各種因素引起的,以肝細胞腫脹、變性、壞死為病理特征的一類肝髒疾病。在肝炎之中,以病毒性肝炎最為多見,它是由嗜肝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一類傳染病。目前發現的病毒性肝炎有甲、乙、丙、丁、戊、己、庚型七種,其中甲肝、戊肝主要經糞-口途徑傳播,乙肝、丙肝、丁肝、己肝、庚肝主要經血(包括血制品),母體胎盤,手術、注射、針刺等醫療途徑傳播。其輕者為肝炎病毒攜帶者,這種病人可無任何症狀,肝功能正常,腹部B超肝髒無形態學改變。重者可出現急慢性肝炎,甚至出現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重症化和癌變,這類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肝區不適或疼痛、乏力、納呆,甚至厭油、腹脹、鞏膜黃染、腹水、肝脾腫大、少尿水腫等症狀體征。至於肝炎的治療,當根據不同情況,采用抗病毒、保肝、降酶、退黃及中醫舒肝健脾、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軟堅散結等治療措施。

  糖尿病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胰島素相對或絕對分泌不足造成的一組內分泌代謝紊亂疾病,屬中醫“消渴”范疇。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Ⅰ型糖尿病),好發於少年兒童,體內胰島素絕對分泌不足,終生得用外源性胰島素補充,並以此來控制血糖,防止並發症的出現。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多發於中老年人,體內胰島素相對分泌不足,終生得用口服降糖藥物或胰島素維持。其典型臨床表現是多飲、多食、多尿、消瘦或體重下降,伴全身瘙癢、四肢酸麻、腰背疼痛、月經失調。常並發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高滲性昏迷、低血糖、高脂血症、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感染、視網膜病變及白內障。從本質上說,肝源性糖尿病屬於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可按Ⅱ型糖尿病調治。

  研究表明,無論何種肝炎,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胰腺病變,導致胰島素分泌相對或絕對不足,從而誘發或加重糖尿病,臨床習慣把這種由肝炎繼發的糖尿病稱為肝源性糖尿病。肝炎未除而又繼發肝源性糖尿病,往往提示病情較重,嚴重影響療效的發揮和疾病的康復。本來,肝炎病人適當增加糖的攝入有利於正常肝細胞的再生,但增加糖的攝入勢必要加重糖尿病的病情,為了不影響兩種疾病任何一方的臨床療效,就只有在靜脈輸注適量葡萄糖的同時,配合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另外,由於糖尿病患者肝內肝糖原減少,糖原異生作用增強,加速蛋白質消耗和糖代謝的失調,致使脂肪分解增多,極易產生酮體,出現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甚或昏迷,從而影響組織細胞的代謝功能,造成水電解質平衡紊亂,這將對肝病的治療帶來十分消極的影響。這時,除要積極控制肝炎外,還要控制血糖,糾正酮症酸中毒,補充高蛋白、高維生素和適量脂肪飲食。

  由此可見,肝炎與肝源性糖尿病往往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給治療帶來難度,但絕非不治之症。臨床觀察發現,只要發現及時,用藥得當,往往隨著肝炎恢復,肝源性糖尿病也能減輕或恢復。若在發生肝炎之前就有糖尿病,就其成因而言,發生肝炎之前的糖尿病肯定不是肝源性糖尿病,而發生肝炎之後的糖尿病可能既有原來糖尿病的成分,也有與肝炎有關的肝源性糖尿病的成分。這種在發生肝炎之前就有糖尿病,在患肝炎後糖尿病加重的情況,往往近期療效較差,即使在肝炎恢復和糖尿病控制後,仍需長期控制飲食,使用降糖藥物。至於降糖藥物,可根據病人具體情況,在定期檢測血糖的前提下,注射胰島素,或使用消渴丸、達美康、拜糖平、二甲雙胍等口服降糖藥物。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