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用抗生素易得糖尿病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胃腸病學和腫瘤學研究者發現,反復使用某些類型的抗生素會增加患上2型糖尿病的風險。
研究者考察了英國20多萬名糖尿病患者在確診至少一年前的抗生素用藥情況,並把這一數量與80萬名同年齡段、同性別的非糖尿病患者的抗生素處方量進行比較,結果發現,服用至少兩個療程的青霉素、頭孢菌素、喹諾酮類和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的病人患上2型糖尿病的風險會增高。抗生素使用得越多,風險越大。使用2~5個療程青霉素的病人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8%,超過5個療程風險增加23%;使用了2~5個療程喹諾酮類抗生素的病人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15%,如果超過5個療程則風險增加到37%。
研究者認為,動物和人體研究都發現,腸道細菌會影響肥胖症、胰島素抵抗和糖尿病的發生,而使用抗生素會改變腸道的菌群分布。專家表示,這項研究成果警告人們,抗生素濫用必須禁止,因為弊遠大於利。
引發糖尿病的病因有哪些?
1、精神神經因素
在糖尿病發生、發展過程中,精神神經因素所起的重要作用是近年來中外學者所公認的。由於精神的緊張、情緒的激動、心理的壓力會造成某些應激激素分泌大量增加,而這些激素都是升血糖的激素也是與胰島素對抗的激素。這些激素長期大量的釋放,勢必導致內分泌代謝調節紊亂,造成高血糖,引起糖尿病。
2、活動不足
體力活動可增加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體重,改善代謝,減輕胰島素抵抗,使高胰島素血症緩解,降低心血管並發症。
3、肥胖
肥胖是糖尿病發病的主要原因。尤其易引發2型糖尿病。特別是腹型肥胖者。其機理主要在於肥胖者本身存在著明顯的高胰島素血症,而高胰島素血症可以使胰島素與其受體的親和力降低,造成胰島素作用受阻,誘發胰島素抵抗。這就需要胰島β-細胞分泌和釋放更多的胰島素,從而又引發高胰島素血症。如此呈糖代謝紊亂與β-細胞功能不足的惡性循環,造成β-細胞功能嚴重缺陷,誘發2型糖尿病。
4、飲食結構
無論在我國還是在西方,人們的飲食結構都以高熱量、高脂肪為主。而熱量攝入過多超過消耗量,則導致體內脂肪儲積引發肥胖。同時,高脂肪飲食可抑制代謝率使體重增加而肥胖。肥胖引起2型糖尿病常年食肉食者,糖尿病發病率明顯高於常年素食者。主要與肉食中含脂肪、蛋白質熱量較高有關。
5、病毒感染
某些I型糖尿病患者,是在患者患感冒、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後發病的。其機制在於病毒進入機體後,直接侵及胰島β-細胞,大量破壞β-細胞,且抑制β-細胞的生長,從而造成胰島素分泌缺乏,引發I型糖尿病。
6、自身免疫
I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病人血清中可發現多種自身免疫性抗體。其機制主要在於,病毒等抗原物質進入機體後,使機體內部免疫系統功能紊亂,產生了一系列針對胰島β-細胞的抗體物質。這些抗體物質,可直接造成胰島β-細胞損害,造成胰島素分泌缺乏,導致糖尿病。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