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的發病年齡呈年輕化趨勢
近年來,2型糖尿病在兒童和青少年,尤其在超重或肥胖的兒童和青少年中的發病率迅速增加,已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2型糖尿病發病率的升高與生活水平提高、健康衛生知識缺乏以及“多吃少動”的生活方式有關,兒童與青少年2型糖尿病發病的增加更是與不良的生活方式及家長的“溺愛”有分不開的關系。“盡管1型糖尿病在臨床上以兒童期發病多見,但是兒童和青少年中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正在不斷增加,在歐美國家已成為兒童和青少年糖尿病中的主要類型”。 血糖的高低並不是區分1型還是2型糖尿病的標准 薛主任介紹:“盡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較多在1型糖尿病出現,但有時也會出現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對於某些患者而言,臨床上用於糖尿病分型的鑒別診斷指標仍無法滿足確切的分型”。比如起病年齡,成人起病的糖尿病患者中有約5%-15%屬於1型糖尿病,而1型和2型糖尿病在青少年中的發病率相近。在病程方面,2型糖尿病也可以酮症酸中毒急性起病,而部分1型糖尿病患者也可隱匿起病,尤其在胰島自身抗體陽性的成年患者。在病理生理方面,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在病程中也存在著自身免疫功能紊亂,胰島自身抗體陽性,而1型糖尿病患者可逐漸出現肥胖及隨之而來的胰島素敏感性下降,因而使得不少患者的分型更加困難。 那麼,胰島自身抗體陽性是不是區別1型和2型的金標准呢?薛主任認為不能一概而論。1型糖尿病相關的自身抗體檢測有助於鑒別診斷,但不能作為分型的唯一證據。目前臨床醫師對於糖尿病診斷後的分型,主要是對患者臨床表現特點及相關輔助檢查結果進行的綜合分析、評估,對復雜、疑難的病例甚至還需要隨訪觀察,才能最後確定。 1型2型都以“控制血糖、防止並發症”為治療目標 1型和2型糖尿病是根據病因分類的。1型糖尿病是由於胰島β細胞破壞,導致胰島素的絕對缺乏,而2型糖尿病則是以胰島素抵抗伴不同程度的胰島素分泌不足為主要發病機制。 盡管如此,目前在臨床上糖尿病的分型還是有一定困難的。薛主任介紹,1型糖尿病目前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特征來診斷,即(1)1型糖尿病主要多發於青少年,年齡通常小於25歲,患者體型一般較瘦;(2)起病迅速,“三多一少”的症狀比較明顯,發病後有明顯的體重減輕;(3)常伴有尿酮陽性或酮症酸中毒;(4)實驗室檢查的特點是:空腹血清胰島素、C肽水平明顯低於正常,餐後或葡萄糖刺激後胰島素、C肽分泌曲線低平;(5)常伴有免疫學指標的異常,如谷氨酸脫羧酶抗體,胰島細胞抗體,胰島素抗體等自身抗體的陽性。 臨床上碰到的糖尿病患者中有95%以上都屬於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發生被認為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伴有肥胖,起病隱匿,“三多一少”症狀不明顯,多數患者通過常規健康查體發現血糖升高,也有不少患者是由視力下降、皮膚瘙癢、傷口難愈合、泌尿生殖系統反復感染等糖尿病並發症意外發現糖尿病的,而此時糖尿病病程往往已有相當長的時間。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無論是1型還是2型,其臨床表現都是由於高血糖對人體的損害所致。因此,在診斷分型的同時,更加重要的是接受規范的、個體化的治療,控制好血糖。“由於1型糖尿病是因胰島β細胞破壞造成胰島素分泌的絕對不足,因此治療上所有的1型糖尿病都必須長期使用胰島素治療;而2型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抵抗伴有不同程度的胰島細胞功能缺陷,其治療一般是在改變生活方式的基礎上,聯合口服降糖藥治療,但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能因病情需要而采取胰島素治療,例如口服藥控制不達標、新發的血糖較高的2型糖尿病、出現嚴重並發症時等等,尤其是如果2型糖尿病患者長期血糖控制較差,最終將會造成胰島β細胞的破壞,此時會像1型糖尿病患者那樣需要長期胰島素治療了。”薛主任說。
形成糖尿病的病因有哪些
近期糖尿病的患病率一直在不斷的提高,其實,人們越來越多的擔負,加之生活方式的改變,使糖尿病 |
|
2型糖尿病患者的症狀表現
患上糖尿病都應該去醫院確診一下病情,患有糖尿病會嚴重的影響患者的生活,輕度糖尿病雖然沒有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