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有效控制糖尿病全球合作組織(GPEDM)發布了《2型糖尿病臨床實踐指南》(下文簡稱新指南)。 該指南全文發表於《國際臨床實踐雜志》[Int J Clin Pract 2010,64(3):295]。
與既往美國糖尿病學會(ADA)指南、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指南以及歐洲糖尿病研究學會(EASD)指南相比,新指南更注重治療策略的實用性和個體化原則,針對5類基線特征不同的患者分別作出了診療建議。
指南要點如下:
新診斷2型糖尿病且無並發症患者 在不引起低血糖或體重明顯增加的前提下,臨床醫生應嚴格控制患者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使其達到或接近正常值(6.5%~7.0%)。在治療過程中,每3個月監測1次患者的HbA1c水平。若患者在3個月內HbA1c未能達標,則考慮開始聯合藥物治療。
臨床醫生應向患者充分強調HbA1c達標的重要性,即便是對於血糖輕中度升高(HbA1c<7.5%)的患者。
對於HbA1c>9.0%的患者,臨床醫生須考慮采用聯合藥物治療或胰島素治療。
對於血糖輕中度升高者(HbA1c<7.5%),臨床醫生應考慮選用不增加低血糖風險,以及對糖尿病潛在病理生理機制(包括β細胞功能障礙和胰島素抵抗)有治療作用的藥物。
對於超重或肥胖患者,臨床醫生還須反復強調飲食及運動療法的重要性。該組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CVD)風險增加,故應特別注意控制各種CVD危險因素。
對於體型較瘦患者,因其存在β細胞功能障礙的可能性較大,故臨床醫生還應特別強調早期治療(包括早期啟動聯合藥物治療)的重要性,並且優先考慮應用具有β細胞保護作用的藥物。
與超重或肥胖患者相比,體型較瘦的患者發生CVD的風險較低,但仍須接受教育,努力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及避免體重增加,從而降低與肥胖相關的CVD風險。
此外,臨床醫生須警惕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在所有2型糖尿病中,該病約占10%且多見於體型較瘦者。疑似為LADA的患者應接受胰島自身抗體(如谷氨酸脫羧酶抗體)檢測。
新診斷的兒童糖尿病患者 臨床醫生應首先關注接受長期治療患兒的安全性;在不增加低血糖風險的前提下,努力將HbA1c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因其可能帶病生存數十年);建立以患兒父母及家庭為中心的多模式糖尿病護理團隊(還包括監護人和其他主要家庭成員);加強對上述團隊的宣教,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指導患兒家庭成員(如兄弟姐妹)科學預防糖尿病。
既往血糖控制不佳但無並發症患者 臨床醫生應控制患者HbA1c水平,使其接近正常值。但與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相比,該組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標值應較寬泛。
臨床醫生還應該重新評估導致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潛在原因,如降糖策略過於保守(如未及時啟動聯合藥物治療)、治療依從性差和藥物選擇不合理(如未針對疾病的潛在病理生理機制選擇相應藥物),並實施有組織的健康教育項目,動員患者本人積極參與疾病的管理。
既往血糖控制不佳且伴有CVD的患者 對於該組患者的治療原則與血糖控制不佳但無並發症者相同。但臨床醫生應特別注意避免該組患者發生低血糖,加強對各種CVD危險因素的綜合干預;制定較寬松的HbA1c目標值,減慢HbA1c水平降低速度;結合患者具體情況慎重選擇治療藥物,並且注意藥物禁忌證和藥物間相互作用。
低血糖風險增加的患者 臨床醫生幫助患者及時察覺且合理應對低血糖症狀,加強對低血糖高危患者(如生活方式或飲食習慣不規律的老年人)的咨詢,督導其遵醫囑接受治療,強調定期自我監測血糖的重要性。
總結
良好的血糖控制對於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預後具有重要意義。現有證據顯示,對於基線特征不同的患者,臨床醫生應采取高度個體化的血糖管理策略。
對於新近診斷無並發症的患者,臨床醫生應嚴格控制其血糖水平。對於糖尿病病史較長且具有CVD和嚴重低血糖病史者,臨床醫生應制定較寬泛的血糖控制目標值,減慢血糖降低速度。
與其他相關指南相比,新指南更強調糖尿病患者個體化管理,為臨床特征不同者制定了相應的血糖管理策略,因而具有更好的實用價值。
指南原文:Int J Clin Pract 2010,64(3):295
2型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學地減肥?
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減肥是一種治療手段,體重減下來,胰島素抵抗自然 |
|
2型糖尿病的兩大顯著症狀
對於糖尿病疾病症狀的不了解就有可能造成病情的延誤,給糖尿病患者造成不可恢復的損傷的,所以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