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知識 >> 糖尿病誤區 >> 糖尿病人用藥應避免“闖入”10大誤區

糖尿病人用藥應避免“闖入”10大誤區

  誤區一:查出糖尿病就用藥

  一般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應先進行飲食控制、堅持適當的體力活動、生活有規律、保持情緒穩定、肥胖者減肥,觀察1~2個月左右。如果經過這些措施處理後血糖控制滿意,就可以堅持非藥物治療,只有經上述處理後血糖控制不滿意者,才加用適當的降糖藥物治療。

  誤區二:同類藥物合用

  口服降糖藥有促胰島素分泌類、雙胍類、α糖苷酶抑制劑、胰島素增敏劑等多種,每一類藥物的作用機制各不相同,但同一類藥物的作用機制基本相似,所以一般不主張同一類藥物合用。同類藥物合用有時會導致嚴重低血糖。

  誤區三:選藥不當

  如肥胖患者應用促胰島素分泌劑,兒童患者應用磺脲類口服降糖藥,消瘦患者或心、肺、肝、腎功能異常者應用雙胍類藥物,急性並發症如酮症酸中毒或嚴重的慢性並發症如糖尿病腎病等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藥,都不是合適的選擇,應該盡量避免。

  誤區四:憑感覺服藥

  有些糖尿病患者習慣根據自覺症狀來判斷血糖控制的好壞。許多2型糖尿病病人自覺症狀不太明顯,服藥與不服藥在感覺上差不太多,於是認為用不用藥無關緊要。事實上,單憑症狀來估計病情並不准確。臨床實踐中,單憑飲食和運動就可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情況僅見於少數病情較輕的2型糖尿病病人,絕大多數2型糖尿病病人在診斷之初即需給予藥物治療。

糖尿病人用藥應避免“闖入”10大誤區

  誤區五:只吃藥,不復查

  化驗血糖一方面可以了解病情控制情況以及臨床治療效果,同時也可作為選擇藥物及調整藥量的重要依據。隨著病程的延長,許多磺脲類降糖藥物的效果逐漸降低,醫學上稱之為“降糖藥物繼發性失效”。有些患者不注意定期復查,自己覺得一直沒間斷治療,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但若出現藥物繼發性失效,實際上形同未治。有的病人一直吃著藥,結果還是出現了並發症,原因就在於此。

  誤區六:中醫藥根治糖尿病

  無論是西醫還是中醫,目前還都沒有解決糖尿病的根治問題。客觀地說,中藥在糖尿病慢性並發症的防治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就降糖而言,中藥效果遠不及西藥。

  誤區七:過度降糖

  許多糖尿病患者為了將血糖迅速控制下來,往往多種藥物聯合、超劑量服用,這樣不僅使藥物副作用增加,而且容易矯枉過正,引發低血糖,甚至出現低血糖昏迷,非常危險。

  誤區八:擅自停藥

  目前,糖尿病尚不能徹底根治,需要長期治療。病人經過服藥治療,血糖恢復正常、自覺症狀消失,但這並不意味著糖尿病已經痊愈,還應繼續用藥維持,同時不能放松飲食控制和體育鍛煉,切忌擅自停藥,否則會造成高血糖卷土重來、病情惡化。

  誤區九:頻繁換藥

  藥效的發揮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藥效才逐漸顯現出來。許多患者不了解這一點,服藥沒幾天,對血糖、尿糖下降程度不滿意,即認為所服藥物無效,急於換藥。事實上,有些降糖藥(如胰島素增敏劑)服至半個月到一個月才會達到最大的降糖效果。所以,不要輕易認為某種藥物無效。較合理的方法是:根據血糖水平逐漸調整服藥的劑量,服至該藥的最大有效量時,血糖仍不下降或控制不理想,再改用其他藥或與其他藥物聯用。

  誤區十:忽視個體化用藥

  糖尿病用藥強調個體化,應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如胖瘦、肝腎功能狀況、年齡等)來選藥。所謂“好藥”就是適合患者自己病情的藥,並非新藥、貴藥才是好藥,其他患者用著好的藥未必另一個患者也適用。例如,有位患病多年的糖尿病病人,用優降糖效果越來越差,血糖長期控制不好,以至出現糖尿病腎病,腎功能不全。後來他聽別人介紹二甲雙胍不錯,買來服用後不久,就導致腎損害加重並出現了“乳酸酸中毒昏迷”。

熱門圖文
糖尿病患者易陷入的常見心理誤區

美國杜克大學醫療中心研究者早就發現,緩解糖尿病患者的精神壓力或調整患者的負面情緒,都可以在

預防性胰島素真的有效嗎?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官方網站宣布,由NIH資助的一個藥物試驗組織—&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