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知識 >> 糖尿病誤區 >> 常見胰島素治療誤區

常見胰島素治療誤區

   糖尿病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常見病和多發病,高血糖所導致的各種急、慢性並發症往往令人們談“糖”色變。但更為糟糕的是,許多患者在對糖尿病的認識上存在諸多誤區,直接導致了治療的不成功。在這些誤區中,又以對胰島素治療產生的誤解最為突出。

  常見胰島素治療誤區     誤區一:注射胰島素會像吸毒一樣成瘾     在所有對胰島素治療有誤解的糖尿病患者中,認為使用胰島素會成瘾的人占了大多數,甚至在許多沒有患糖尿病的人中間,持這樣觀點的也大有人在。而且這一觀點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至於很多糖尿病患者一聽說要打胰島素,就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一樣,更有甚者為此而和醫生發生矛盾。     其實,這種觀點是非常錯誤的。胰島素與那些所謂具有成瘾性的毒品或藥物是絕不相干的。事實上,任何人甚至包括很多動物都離不開胰島素,它是調節我們體內營養物質代謝所必需的一種生理激素,其作用幾乎無可替代。問題在於,健康人具有功能健全的胰島素分泌細胞(B細胞),可以根據人體的需要提供足量而且品質優良的胰島素。而糖尿病患者則由於各種原因導致其體內胰島素絕對或相對缺乏,抑或胰島素的質量有所缺陷,而且這種缺乏或缺陷一旦形成則愈演愈烈極難恢復。           許多糖尿病患者需要長期注射胰島素治療的原因,正是其胰島細胞在或長或短的時間內衰退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而不得不依靠外界補充,否則即會因血糖及其他營養物質代謝障礙而發生嚴重的後果。也就是說,注射胰島素治療只不過給糖尿病患者補充了身體裡缺乏的東西,根本不存在“用了胰島素就會成瘾”的問題。正好比人的肚子裡不能自動產生食物而必需定期進食,難道就此說人因為吃了第一頓飯而成瘾,才導致人一輩子依賴飯?     事實證明,一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病早期接受短期胰島素治療,非但沒有“成瘾”,反而在停止胰島素治療後血糖長期穩定達標,甚至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連口服降糖藥都無需服用。可見,“胰島素具有成瘾性”不過是患者的臆想,或者是坊間流傳的“謠言”而已。誤人之言,誠不可信!     誤區二:不到萬不得已堅決不用胰島素     許多糖尿病患者甚至部分非內分泌專業的醫生都認為注射胰島素是糖尿病治療的最後方法,不到萬不得已不願意使用胰島素(這裡指的是2型糖尿病)。     其實,這樣的觀點也是非常錯誤的。對於糖尿病的治療,控制血糖固然重要,但保護胰島細胞功能同樣具有長遠的意義。血糖的控制依賴於胰島素的存在,而很多口服降糖藥物在體內並不具有直接降糖的作用,而是通過刺激自身胰島素的釋放或改善其作用而間接起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隨著糖尿病病程的延長和患者年齡的增長,胰島細胞會日漸“衰老”,合成和分泌胰島素的能力也會逐漸衰退,呈現“江河日下”的頹勢。在這過程當中,過高的血糖或長時間服用較大劑量的胰島素促泌劑(在體內起到刺激胰島素分泌的作用,如磺脲類和格列萘類降糖藥物)可以加速胰島細胞衰退的趨勢。這與人會在長期過大的壓力下早衰,甚至過勞死具有相似的道理。           反之,及時(早期)使用外源胰島素治療,使血糖降低,同時減少或不用刺激自身胰島素分泌的藥物,則可使胰島細胞衰亡的速度減緩。這好比人得病後帶病工作往往使病情加重,最終喪失了繼續工作的能力,而及時請病假休養生息,反而能夠贏得繼續工作的能力和機會。所以,目前主張口服降糖藥不宜用到最大劑量,在中等以上劑量(次大劑量)時就應當及早使用胰島素替代治療,以保護自身胰島細胞的功能。     需要強調的是,殘留的胰島細胞功能對於穩定血糖仍具有重要意義。如果胰島細胞真正衰竭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則如同1型糖尿病一樣血糖極易波動而難以穩定達標,即所謂脆性糖尿病。因為殘存的自身胰島細胞對外源性胰島素而言具有良好的緩沖作用。               當注射的外源胰島素稍過量時,自身胰島細胞分泌的胰島素就會減少,這樣就不易發生低血糖;而當外源胰島素稍不足時,自身胰島細胞又會增加分泌胰島素,如此就可以使血糖不至於過高。相反,自身胰島細胞完全衰竭以後,這種緩沖能力蕩然無存,患者的血糖就會像過山車一樣忽高忽低難以控制。  
熱門圖文
Ⅰ型糖尿病治療中的三大誤區

1型糖尿病血糖監測和自我管理不到位   據介紹,目前在國內9000多萬的糖尿病患

糖尿病人也低血糖?盤點糖尿病常見四大誤區

一般來說,糖尿病患者血糖較正常水平高,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然而,有些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卻比正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