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知識 >> 糖尿病症狀 >> 糖尿病患者偏癱 低血糖是“禍根 ”

糖尿病患者偏癱 低血糖是“禍根 ”

  低血糖偏癱以老年糖尿病患者最為多見。病人往往存在低血糖的誘因,如降糖藥物應用過量,沒有及時隨血糖的變化而調整降糖藥物的用量以及活動量過大、進食太少等。

  劉老漢年逾六旬,有10多年的糖尿病史,長期口服二甲雙胍和消渴丸。前不久,劉老漢從醫院買回一台血糖儀,連續查了幾天,血糖都是偏高,於是自行加大藥量,將消渴丸由過去的每次10粒、每日兩次,增加為每次20粒、每日兩次。第二天早晨一家人都起來了,只有劉老漢還躺在床上,因為劉老漢每天都早起出去鍛煉,家人都感到有些納悶,走近一看,老人已經神志不清,全身大汗淋漓,並出現右側肢體癱瘓。家人當即將老人送往醫院,急診室值班醫生懷疑病人是腦卒中,馬上給病人做了腦CT檢查,CT報告:輕度腦萎縮,余無異常。隨後醫生在詢問病情時了解到病人有糖尿病病史,急查血糖僅為1.7mmol/L,最後確診是“低血糖偏癱”。經過靜脈推注高滲糖和葡萄糖液維持靜脈滴注,1小時後病人神志轉清,偏癱症狀消失。

  解讀

  低血糖偏癱以老年糖尿病患者最為多見。病人往往存在低血糖的誘因,如降糖藥物應用過量,沒有及時隨血糖的變化而調整降糖藥物的用量以及活動量過大、進食太少等。病人起病比較突然,迅速發生痙攣性或弛緩性一側肢體癱瘓,腱反射減弱而錐體束征陽性,嚴重者還可伴有意識障礙甚至昏迷,隨機血糖監測一般低於2.8mmol/L,基本可以確診。另外,生化檢查及腦CT結果正常,有助於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肢體癱瘓。

  低血糖所致的偏癱多見於老年糖尿病患者。目前認為,老年人原本就有腦動脈硬化及狹窄,但在血糖正常的情況下,這些狹窄動脈的供血區域尚能得到維持其正常功能所必需的能量。當低血糖發作時,由於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增加導致腦血管痙攣,造成大腦各部位供血不均衡,那些缺血相對較重的部位便會發生功能障礙,引起表現為偏癱等局灶性神經症狀。葡萄糖為腦細胞活動的主要能源,重度持續低血糖還可抑制大腦皮層引起腦功能障礙,甚至昏迷。

糖尿病患者偏癱 低血糖是“禍根 ”

  低血糖偏癱大多屬於一過性

  如果能早期確診、及時補充葡萄糖,病情可迅速改善,最快20分鐘其偏癱肢體即可開始活動,大多於1小時內恢復,少數需2小時以上方才恢復。總的來講,本病預後比腦卒中偏癱要好得多,如及時治療症狀可逆轉。但如果被誤診,低血糖遲遲得不到糾正,損害將不可逆轉,甚至會危及生命。

  注意與腦卒中相鑒別

  腦卒中是老年人的常見病,而低血糖偏癱也主要見於老年糖尿病患者,兩者的臨床表現相似,僅從症狀上往往難以區分,臨床很容易誤診。避免誤診的關鍵是要提高認識。既要熟悉低血糖的典型表現(如饑餓感、心慌、出汗、全身無力等),還要了解低血糖的非典型表現(如偏癱、昏迷、抽搐、驚厥等)。事實上,低血糖偏癱診斷很簡單,只要查一下血糖便可,關鍵問題在於“沒想到”。因此,對於糖尿病患者發生的偏癱、昏迷,化驗隨機血糖應當作為常規。

  關鍵是有效預防低血糖

  低血糖偏癱是低血糖的一種非典型表現,多發生於老年人。因此,如何有效預防老年人低血糖是問題的關鍵所在。由於老年人肝腎功能減退,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很容易造成降糖藥蓄積,再加上老年人體內升糖激素(如胰升糖素等)分泌不足,因此,很容易發生低血糖。尤其是在不正確使用降糖藥時。

  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應用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時,一定要從小劑量開始,緩慢加量,盡量不要服用強力、長效降糖藥物(如優降糖),並注意定期監測血糖,隨著血糖的變化和進食的情況適時調整降糖藥物的用量;當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現偏癱、意識改變時,應及時化驗血糖,以免造成誤診誤治。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