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服用降糖藥需防貧血
少數患者可能會因為服用降糖藥引起貧血,但是,患者不可能因為降血糖藥物偶能引起貧血而拒絕服用,因此,對這種藥源性貧血患者重在預防。患者在服藥治療的同時,只要經常注意觀察,很容易在貧血的早期察覺。如突然發現皮膚黏膜等處蒼白,特別是指甲、手掌皮膚皺紋處以及口唇黏膜和眼睑等處較為明顯,加之最近有疲倦、乏力、頭暈、耳鳴、記憶力衰退、思想不集中等症狀,就應該想到有早期貧血的可能。因為神經系統及肌肉對早期貧血造成的缺氧最敏感。有些患者稍事活動或情緒激動即有氣急、脈率變快,有些患者還可能出現食欲不振、月經失調、閉經和性欲減退等症狀。早期發現及時就醫,采取應對措施後一般預後良好。
個別患者在服用甲苯磺丁脲(甲糖寧,D860)、氯磺苯脲、格列苯脲(優降糖)時可引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症狀輕重不一,重症患者較易發現;輕症患者網織紅細胞可以正常,不易早期發現。停藥後症狀即可緩解。極個別患者可產生骨髓抑制,發生再生障礙性貧血。預防:初次用藥10天後查一次血常規,第一年內每3個月查一次,以後每年檢查一次,以便早期發現。
只吃降糖藥不能治療糖尿病
一百年來,關於糖尿病,發明的藥物越來越多,但糖尿病並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相反患者卻是越來越多。這不能不讓我們反思傳統糖尿病防治策略和方法。血糖升高是什麼?血糖升高只是糖尿病的一個表現,是糖尿病引起的一個表象,但並不是糖尿病的原因和本質。降血糖只是糖尿病的一個治標的方法。
從另一方面說,強化血糖治療是否能完全控制並發症的發生?通過大量臨床醫療實踐,現在看來也不盡然。有些患者得糖尿病後,馬上就用上了胰島素泵進行強化降糖治療,血糖一直很穩定,但現在也出現並發症了,而且這個現象並不是偶然的。實踐證明,只降血糖並不能完全控制並發症的發生。
近年來的一些研究也發現,強化血糖治療並不能降低糖尿病的死亡率。患病1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如果強化血糖控制,不但不能降低死亡率,反而會增加死亡的風險。因此,我們要恰當地評價降血糖的作用,在糖尿病的防治策略上思路要廣一些。
降血糖是必須的,但絕對不能是唯一的。糖尿病是一組代謝綜合征。在血糖升高的同時,血壓、血脂、血液黏稠度等都有可能改變。特別是高血壓,從某種程度上講,降血壓比降血糖還要重要。因此,對糖尿病來說,降血糖是必須的,但不能是唯一的,多途徑的綜合治療才能起到最佳的療效。
吃降糖藥後喝酒需謹慎
藥物如阿司匹林、吡羅昔康、感冒片等,服藥後飲酒4小時至2個月,均會引發不同程度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現腹痛、嘔吐、血紅蛋白下降等症狀。胃鏡檢查胃粘膜呈糜爛性出血性胃炎、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胃潰瘍等,其中最嚴重的2例患者不治身亡。
研究表明,吃了藥最好別喝酒,輕則出現醉酒或者降低藥物作用,重則引起毒性反應或者使原來的疾病加重。因為各種酒中都含有乙醇,同時,酒精有擴張血管作用,會對抗凝血藥物或利尿降壓藥物產生影響,會使人出現頭暈、直立性虛脫等症狀。
不僅如此,很多種藥物還可以干擾乙醇的正常代謝,造成乙醇醛蓄積中毒,引發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等一系列症狀,醫學上稱之為'雙硫侖樣反應'又稱之為'戒酒硫樣反應'。酒精進入體內後,首先在肝細胞內經過"乙醇脫氫酶"的作用氧化為"乙醛",乙醛在肝細胞線粒體內經過"乙醛脫氫酶"的作用氧化為乙酸和乙醛酶A,乙酸進一步代謝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由於某些化學結構中含有"甲硫四氮唑側鏈",抑制了肝細胞線粒體內乙醛脫氫酶的活性,使乙醛產生後不能進一步氧化代謝,從而導致體內乙醛聚集,出現雙硫侖樣反應。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