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現任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副院長、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候任主委的翁建平和他的團隊, 打破2 型糖尿病傳統治療方式,提出“早期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強化胰島素治療的效果明顯好於傳統治療方法, 並能彌補傳統療法存在的缺陷” 的全新觀點獲得了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為此,記者采訪了翁建平, 詳細為“糖友”解釋這一新觀念。
早用胰島素,血糖控制更好
在過去,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的傳統手段是一種“階梯式療法”, 即患者在患病初期,首先采取的是飲食、運動的治療;當糖尿病進展到一定的程度,則開始服用單一藥物進行治療;如果一段時間後,這種藥物對病情的控制有所下降, 達不到滿意的效果,則采用多種口服藥物的聯合治療;等到口服藥物已經無法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有效的控制後,醫生們才會拿出自己的“撒手锏”———胰島素。因此,在傳統治療模式下,需要使用胰島素進行治療的2 型糖尿病患者,病情往往已經十分嚴重。
翁建平表示,糖尿病雖然是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但其中主要是胰島素分泌缺乏造成的。現在提倡2 型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胰島素,特別是一發現糖尿病時血糖就較高的中青年患者,胰島素早期介入對胰島功能恢復有很大好處。因為這些剛發現的患者雖然血糖高,但並非胰島功能已經非常差,而是之前沒有自覺症狀, 飲食沒有控制而導致。
早期應用胰島素強化治療可以達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減少糖尿病的並發症,延緩糖尿病發展的進程。
早用胰島素,需要看適應症
理論上講所有的2 型糖尿病患者都適用這個早期強化治療方法。“雖然說2 型糖尿病早期強化胰島素治療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但是2 型糖尿病的新治療方案也是有一定的適應症的,也要循症治療。”翁建平說,“那些初發病的2 型糖尿病患者,病程相對比較短, 空腹血糖>11mmol/l, 糖化血紅蛋白>9mmol/l, 才 可進行早期強化胰島素的治療。”
對於血糖較高的初診糖尿病患者,通過短期的胰島素強化治療或胰島素補充治療,可以使患者的胰島功能得到顯著改善。翁建平與他的團隊在研究中發現,有42%的2 型糖尿病患者在經過早期胰島素治療後,2 年內都不需要再使用藥物。他在2005 年接診過一位年近七旬的李伯,經診斷患2 型糖尿病,以前未接受過降糖治療,且沒有並發症。
經溝通李伯同意對他實行為期兩周的胰島素強化治療。治療結束後,發現李伯停用胰島素後,空腹、餐後血糖依然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出院後,李伯再沒有使用任何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在這7 年的時間裡,李伯的血糖一直維持在正常水平, 也沒有出現任何並發症。
早用胰島素,常被糖友拒絕
生活中,有很多糖尿病患者不到萬不得已不會使用胰島素治療,因為害怕胰島素治療產生依賴性。多數“糖友”認為“一旦產生胰島素依賴,那麼糖尿病就很難控制了”。在臨床上,是不是真的會產生胰島素依賴? 翁建平教授表示,不是因為胰島素使用會造成依賴胰島素,而是糖尿病疾病類型本身決定是否依賴胰島素。
“對胰島素的不了解, 以致臨床上有這麼多患者不接受胰島素治療。”翁建平進一步解釋,胰島素的功能除了一般意義上的降血糖,另外還有抗炎、調脂、抗內質網應激的作用。抗炎,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炎症,而是慢性炎症;調脂,胰島素在降糖的同時,還能降低血脂的濃度,一般的降糖藥不具備調脂的功能。通常高甘油三酯血症是糖尿病的早期征兆,出現了脂代謝異常,此時胰島素的調脂功能就體現了出來。
翁建平強調, 糖尿病治療需個體化,醫生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及時調整方案。在強化治療後,未堅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或不願進行自我血糖監測的患者,血糖是不可能獲得長期緩解的。所以,進行早期強化胰島素治療的患者,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抽煙,不喝酒,堅持合理規律的運動,平衡膳食營養, 保持愉悅的心情, 一年查一次腳、眼睛、腎髒,一年做兩次血紅蛋白檢測,有助於糖尿病的長期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