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已有5000多年,了解胰島素與高血糖的關系不過100多年,口服降糖西藥和胰島素用於治療糖尿病還不到100年,從中得到的最大益處是使糖尿病患者幾乎能夠與其他人一樣益壽延年,當然先決條件是必須控制好血糖和伴隨的代謝異常。有好的降糖藥、特別是胰島素,伴有典型“三多一少”症狀的嚴重高血糖不太容易發生了,症狀不明顯的中等水平高血糖則潛移默化地造成人體大、小血管病變及相關髒器損傷,常常是等你感覺到了,為時已晚。總結前車之鑒,當今糖尿病治療的原則是早防早治,強調患者的自我管理,驅動“五匹馬車”同行,力爭控制血糖、血壓、血脂、體重各項指標達到正常人水平。
我國糖尿病防治的水平不容樂觀
大多數糖尿病高危患者缺乏早檢出的條件和意識,查出糖尿病時已有一定程度的血管病變,甚至是在發生心、腦血管並發症時才發現血糖異常。
大多數糖尿病患者不能正確對待疾病,關鍵是缺乏防病治病常識和主觀能動性,加之種種客觀原因,總體控制達標率不到20%。
糖尿病所致相關髒器損傷、致殘、致死率逐年增高,均給患者本人、家庭和國家造成精神、經濟方面的嚴重負擔。面對如此嚴峻的現實,全世界的糖尿病及相關領域的專家都在積極呼吁大家關注糖尿病的防治,並將11月14日的“世界糖尿病日”改為“聯合國糖尿病日”,我國政府對防治糖尿病的宣傳力度也在加強。
誤聽誤信危害多
大趨勢的改觀還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影響患者治療達標的障礙還很多,媒體的一些不負責任的宣傳干擾就很大。且不說那些打著基因治療、可治愈等誘惑人心旗號、謊借名醫院特制藥、祖傳秘方的廣告,今年誇大治療效果和適應證的“某醫院胰島細胞移植”、過於渲染的“羅格列酮增加心血管事件”和近期“二甲雙胍共識”等爆炸性新聞,使得我們對那些僅掌握微薄藥品知識的患者大惑不解。打個電話或拿著報紙找醫生問問還算明智,自行停藥又未及時調整其他降血糖藥,反致血糖升高者不在少數。殊不知高血糖才是糖尿病患者最大的危害!我國幾千萬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達到正常人水平的還不到1/5,由此帶來的損害可以說是災難性的,幾乎每分鐘都有因糖尿病而死亡或傷殘者。缺乏糖尿病防治的知識、缺乏自我克制和管理的意識、缺乏足夠的社會醫療保障等等,均是造成以上結果的原因。從窮日子裡走過來的人存在的糖尿病易感基因是短時期內無法改變的,而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早防、早查、早治、積極控制各項指標接近正常人,最大程度地減少糖尿病的損害,是可以通過努力做到的。
盲目忌藥不可取
2型糖尿病的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正常血糖+高胰島素血症期、糖尿病前期(糖耐量低減、空腹血糖異常)、臨床糖尿病期、糖尿病相關合並症階段、糖尿病相關髒器損害階段。如能在前兩期發現,積極調整生活方式,就能達到控制標准,必要時也可適當輔用降糖藥。一旦確診糖尿病,單靠自己‘奮斗’就有困難了,降糖藥物的合理使用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臨床可用的五大類口服降糖西藥多是經過長期的研發過程,磺酰脲類和雙胍類都是有數十年歷史的老藥。根據患者自身血糖水平、胰島素分泌水平、體型、合並症和髒器功能情況選擇一到三種降糖藥聯合治療,盡可能地減少血糖不正常的時間,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護自己。有些人總將“是藥三分毒”掛在嘴邊,卻不去仔細研究和觀察自己所服藥物的效果和副作用,或是不注意生活方式的合理性,就很容易被“忽悠”。其實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包括我們吃的“飯也有三分毒”,不少人就是吃成糖尿病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