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帶一個朋友去廣安門中醫院,找仝小林院長看病。這個朋友患有糖尿病腎病、脂肪肝、高血脂、痛風等多種代謝性疾病,盡管各種並發症幾乎都到了晚期,他仍然大吃大喝,不進行控制。
在飯桌上,他端著酒杯對我說:“看了好幾家醫院,醫生都對我說,這些病沒有什麼辦法了。我覺得與其最後還是死,不如想吃什麼就吃吧。”
這位曾經認為“這些病沒什麼辦法了”的朋友,從仝院長辦公室出來後,眼裡到內心都充滿了希望。路上,他很認真地向我咨詢如何減肥、飲食、運動、限酒等各種問題。
我不禁回憶起診治過程:看完所有的檢查報告單後,仝院長第一句話就讓人充滿信心:“這種病在我這裡很常見,如果你自己願意配合,一年後你的狀況就會有個大變樣!”隨後,開出藥方,給出各種飲食、鍛煉建議。
身邊不少朋友都在抱怨,患者不好好控制血糖,完全出於不了解糖尿病的危害,所以,要反復對他們進行這樣的教育,甚至不惜進行“恐嚇”——當然目的是好的。殊不知,很多患者的放縱完全是因為失去希望而自我放棄。
我想起了一個故事。有個軍閥,在懲處死刑犯的時候,給犯人兩個選擇:或者一槍斃命,或者爬進一個沒有光明、不知多長的黑洞。所有的犯人都選擇了前者。一次在軍閥酒酣耳熱的時候,有人大著膽子問他:那個黑洞的盡頭到底是什麼?軍閥大笑:摸索一天,就可以逃生了。
犯人們知道早晚都是死,沒有希望的摸索,還不如死個痛快。——沒有希望,比死亡更可怕。 在醫療上,病人因為好情緒和戰勝疾病的信心,而戰勝頑疾、創造奇跡的例子數不勝數。
我們的糖尿病教育是“五駕馬車”,在美國的糖尿病教育家協會提倡的是“七駕馬車”,其中多出來其中的“一匹馬”就是健康的心理和好的情緒。
有一批美國糖尿病教育者,專門到大學去進行短期或業余的進修,來學習怎樣激勵病人,使他們樹立信心和希望。
著名的美國糖尿病醫生布朗斯基,把北美的糖尿病教育分成三個階段:傳授給病人糖尿病知識、幫助病人進行行為改變、為病人樹立信念。
布朗斯基醫生說,之所以上升到第三個階段,是因為只有病人樹立了戰勝疾病的堅強信念,才會自覺主動地去學習知識和改變行為。
也有從事糖尿病醫療或者教育的朋友抱怨說,更多的病人是不懂得糖尿病的危害,適度的“恐嚇”是一種善良的矯枉過正。必須承認我國糖尿病知識的普及程度和北美有很大差異,這種展示病情 “黑暗”的做法也無可厚非。
然而,另一個不同的國情是,北美在病人看到“黑暗”產生了恐懼之後,又有糖尿病教育者、營養師、心理治療師、社會工作者等人群,帶領病人穿過“黑暗”的隧道,走向光明。
這個過程,並非是醫生僅僅靠藥物治療完成的,況且,醫生也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可喜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糖尿病教育和治療,都在充分說明糖尿病的危害之後,也給予了病人信心和希望。
仝院長是全國糖尿病界知名的專家,精湛的醫術是他給予患者的雙槳;而他點亮的希望航標燈,才會讓病人有達到健康彼岸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