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最容易患糖尿病足
1、有神經病變傾向
比如下肢麻木、刺痛、疼痛等(尤其夜間發作),足部感覺遲鈍不靈敏甚至完全喪失友,都屬於神經病變的征兆,處理不好會引發糖尿病足。
2、下肢血管狀態不佳
比如走一段路就覺得腳痛,休息一下好轉,再次行走一段路程又開始跛行,這種是典型的間歇性跛行。此外,靜息痛、足背動脈搏動明顯減弱或消失,都提示下肢血管出問題了,要及時檢查,必要時通過介入治療改善。
3、足部皮膚變差
足部發紫、變暗紅,足部皮膚溫度比其他部位明顯要低,足部水腫,趾甲變色,皮膚異常干燥,足趾間糜爛等,都屬於足部皮膚異常情況,要及時關注並就醫。
4、家庭條件不太好
獨居老人、經濟條件差、沒有醫療保險、喜歡赤足等特征的糖友,往往容易忽略足部健康,甚至等糖尿病足發展到截肢的地步才發現問題。這類糖尿病人需要社區、社會、政府的關注。
糖尿病足的四個護理要點
1、心理護理
由於本病病程長,難治愈、並發症多、支持率高等原因,易使病人產生焦慮、抑郁等情緒,對疾病缺乏信心,或對疾病抱無所謂的態度而不予重視。因此,必須做到關心體貼病人,經常和病人談心,使病人能堅持正確的治療和飲食方法,樹立信心,調動其積極性,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增強與疾病作斗爭的勇氣。同時,不可忽視家屬的工作,要求家屬理解病人,從各方面幫助病人,使病人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飲食護理
正確制訂三大營養物質糖、蛋白質、脂肪在總熱量中的比例,以保證總熱量和各種營養成分的需要,進餐應定時、定量,三餐熱量分配大致為1/5、2/5、2/5。
3、皮膚護理
注意觀察患肢皮膚色澤、溫濕度及有無皮損、水腫、疼痛、感覺異常等。每晚用溫水泡腳,以不燙為度,因糖尿病神經病變導致末梢神經功能降低,痛、溫覺減退,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故保持洗腳水溫度適宜尤為重要。不使用刺激性強的肥皂或洗滌劑。每次浸泡時間不超過10min並避免用力搓揉,以防擦傷皮膚。
4、患肢護理
抬高患肢30°~40°,以利於靜脈回流,防止下肢水腫。注意足跟和內外踝的保護,可用支架或海綿襯墊,避免壓瘡。每日進行被動鍛煉,以免下肢肌肉萎縮。並進行下肢足部酒精按摩,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禁止下肢靜脈注射,不可長時間的雙腿交叉坐或遠距離行走。禁用電熱毯、熱水毯、理療、火爐烤腳,以免燙傷。
糖尿病足兩步走戰略
第一步、糖尿病足自我檢查四注意
1、用棉花捻成尖端狀,輕輕劃過腳背及腳底皮膚,看自己是否可以感覺到,如果沒有感覺則表示輕觸覺消失或減退;
2、用冷涼的金屬體觸碰腳部皮膚,檢查腳部皮膚是否感覺到冷涼,用37℃至37、5℃的溫水浸泡雙腳,是否感覺到溫熱,如果沒有感覺,表示雙腳已有明顯的溫度感覺減退或缺失;
3、用大頭針(或縫衣針)鈍的一端觸碰腳部皮膚,看是否有感覺,如感覺差表示觸覺減退;
4、用手指輕觸腳背靠近腳踝處皮膚,尋找有無腳背動脈搏動及搏動的強弱,可與正常人腳背部動脈搏動情況進行比較。如摸不到或脈搏很細弱,表示腳背動脈供血不足,這種情況常提示在腳背動脈上端有大動脈血管狹窄或梗阻。
第二步、患糖尿病足之後,生活中的四項注意
1、每次穿鞋前,一定要注意仔細檢查鞋子內有無堅硬異物,以免磨損腳部皮膚導致受傷;
2、每晚用40℃至45℃的溫水泡腳15—20分鐘,洗腳後用干燥的純棉毛巾擦干全腳,以保持腳部的清潔與血液流通,避免使用電熱毯、熱水袋,也不要洗桑拿浴、烤火爐、泡熱水澡;
3、日常生活中要穿吸汗性較好的棉襪及寬松舒適的鞋子,不要赤腳走路,以免受到意外傷害,同時要切記不要做爬山、跑步等劇烈運動;
4、剪趾甲時,不可剪得太深,以免損傷皮膚,造成甲溝感染。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