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早期即易並發血管病變,尤其是營養神經的小血管,包括動脈、毛細血管及靜脈內膜上皮的肥大增生及脂質沉著,導致血管腔狹窄或閉塞,從而使神經發生缺血性改變而出現功能障礙。
一、現代醫學病理
神經系統本身的病變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所致的神經病變的並發率高達60%-90%,主要累及周圍神經系統和自主神經系統,也可累及中樞神經系統。許多資料表明,糖尿病所致早期周圍神經病變表現為軸穿突灶性衰變及雪旺細胞變薄,尤多見於神經遠端。當糖尿病變波及第Ⅷ對腦神經時,自然可直接導致感音神經性耳聾。此種耳聾多為雙側對稱性,其病變基礎可能是代謝紊亂。
營養神經的小血管病變
糖尿病患者早期即易並發血管病變,尤其是營養神經的小血管,包括動脈、毛細血管及靜脈內膜上皮的肥大增生及脂質沉著,導致血管腔狹窄或閉塞,從而使神經發生缺血性改變而出現功能障礙。電鏡還發現,另有血小板的聚集或纖維素的沉積,亦可使血管狹窄或閉塞。當此類病變發生於耳蝸、前庭等部位時,必然引起相應的症狀,如耳鳴、耳聾、眩暈等。
二、診斷
典型的糖尿病臨床診斷較易,其具有“三多一少”症關,血糖升高,同時伴有耳鳴、耳聾或眩暈的症關,即可診斷為糖尿病並發耳鳴、耳聾、眩暈。但對於非典型的糖尿病而言,因其不具有“三多一少”症狀,雖有耳鳴、耳聾或眩暈的症狀,卻往往難以正確診斷為糖尿病並發症,從而給臨床治療帶來困難。對於此類患者,臨床應提高警惕,注意排除糖尿病,可常規抽空腹血檢查血糖,必要時可做口服糖耐量實驗以確診。
三、糖尿病並發耳鳴、耳聾、眩暈的中西醫結合治療
糖尿病患者早期即易並發血管病變,尤其是營養神經的小血管,包括動脈、毛細血管及靜脈內膜上皮的肥大增生及脂質沉著,導致血管腔狹窄或閉塞,從而使神經發生缺血性改變而出現功能障礙。
近年來,隨著對糖尿病認識、研究的深入及各種技術的改進,對於糖尿病及其並發症的治療也越來越傾向於綜合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
基本療法在糖尿病的治療中,飲食療法、運動療法、自我監測、糖尿病教育屬於基礎療法,主要內容有嚴格控制機體總熱量攝入量,調整飲食結構,使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所提供的熱量比為60:25:15,並提高飲食中纖維素的含量,碳水化合物應以高碳水化合物為主,限制每日食鹽攝入量在10g以下,限制飲酒;堅持長期、適量、規律的慢性運動;自我監測血糖、尿糖、體重、血脂等,血糖監測一般采用4次/日的方法;通過對一般人群、糖尿病患者及家屬、基層醫務人員等的教育,可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采取合適的預防措施,有利於糖尿病患者的長期良好治療。
四、預後與預防
由於糖尿病所致的耳鳴、耳聾、眩暈等在臨床上治療難度較大,我屬不可逆病變、且常逐漸加重,病情重者可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生活、學習等。
嚴格而合理的控制血糖是防治本病的基礎,積極防治糖尿病並發症,應及早采取措施保護患者的聽力。
胰腺疾病、血色病與糖尿病
胰腺切除 胰腺切除導致的糖尿病是胰島素缺乏性繼發性糖尿病的原型。胰腺切除者糖尿病的臨床表 |
|
警惕!眼下垂看透糖尿病
眼睑下垂是許多疾病的早期症狀,任其發展會使人致殘,甚至死亡。因此,對能引起眼睑下垂的幾種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