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病症表現是血糖指數升高,但這又只是表症,治療時還是要從引起血糖升高的原因入手。治療糖尿病,可不只是降血糖這麼簡單。
血糖升高病出有因
糖尿病自古就有,中醫稱之為“消渴症”。我國最早的醫術《黃帝內經素問》及《靈樞》中就有記載:糖尿病人血糖偏高,典型症狀表現為“三多一少”——多尿、多飲、多食、體重減少。此外,除了“三多一少”的症狀,唐朝名醫甄立言還率先發現可以通過尿液氣味辨別——消渴症患者的小便有甜味。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檢查糖尿病就方便多了,抽血化驗即可檢查。血糖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大部分由肝髒來制造,供給全身細胞,用來保證人體能量。如果空腹血糖指數高於6.1,且多次檢測血糖指數均偏高即可斷定為糖尿病。
常見的糖尿病分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約為95%。1型糖尿病多發生於青少年,因胰島素分泌缺乏,依賴外源性胰島素補充以維持生命;2型糖尿病多見於中、老年人,其胰島素的分泌量並不低,甚至還偏高,表現為機體對胰島素不夠敏感。
血糖是人體能量的來源,每個細胞的運作都需要借用血糖做能量。趙世立解釋,血糖要借助胰島素的幫助,進入細胞,才能完成能量補充。細胞膜表面有胰島素的受體,通過受體與胰島素相結合,才能將血糖輸入到細胞中。若胰髒發生供血、供氧不足,出現動脈硬化,就會導致不能正常制造胰島素。胰島素數量不足或效果差,血糖沒有足夠的胰島素做媒介進入細胞,就會滯留在血液中,於是就出現了血液血糖含量升高的症狀。
在血液中的血糖出現盈余後,人體會自動啟動儲存機制。血糖升高,人體多余的血糖可轉化為糖原,並儲存起來。儲存在肝髒的糖原叫“肝糖原”,儲存在肌肉裡的糖原叫“肌糖原”,這些糖原會在血糖不足時被取出了利用;多余的血糖還會轉化為脂肪儲存到體內,在轉化過程中同樣會造成血糖升高。
以上兩種轉化都需要靠肝腎脾等內髒功能合作完成,若是肝腎脾等內髒的功能下降,血糖的制造、利用或轉化不正常都會引起血糖升高。
避免進入治療誤區
現代治療糖尿病大多以降糖為方法,但降糖藥只降低了高血糖的指數,卻沒有針對血糖升高的原因。尤其是對於2型糖尿病來講,不是體內血糖的絕對值高,而是血糖的利用和轉化出了問題。
目前常用的降糖藥有三種,一是分解血糖,排出體外;二是阻止血糖被人體吸收;三是控制肝髒制造血糖,從根源上控制血糖量;四是加強胰髒功能,制造出更多胰島素,用以吸收血糖。趙世立表示,這些降糖藥用於糖尿病患者身上,無疑是鞭打病牛、雪上加霜。
單純用藥來降低血糖指數,只會造成機體缺糖,內髒器官隨之會因缺糖而不能正常工作,本就受損的內髒器官功能再下降。同時,由於機體缺糖,人體會啟動更強大的制造血糖機制。離開足夠的血糖供應,人體就沒有生存運轉的能量,所以機體缺糖時會與降糖藥對抗,制造更多血糖。
如體內儲存的肝糖原、肌糖原、脂肪、蛋白質都會轉化成血糖應急供應,體內儲存的能量傾囊而出轉化為血糖,人就處於虛空狀態。這就是糖尿病人消瘦、常常感到餓而多食的原因,也是糖尿病患者持續服藥,血糖指數卻越來越高的原因。
不可忽視的並發症
趙世立介紹,糖尿病本身不算可怕,但它引起的並發症卻不容小觑。治療糖尿病若只用降糖藥,卻沒有針對病源,就會出現各類並發症。如:渾身瘙癢、白內障、眼底出血、玻璃體混濁,甚至失明。
一是視網膜病變。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血糖含量高,糖分的結晶在眼球的玻璃體沉澱,就會出現玻璃體混濁;還會出現眼底血管動脈硬化、出血,甚至失明。
二是末梢神經炎。手指、腳趾有疼痛感,嚴重時患者腿腳皮膚破損,久不愈合、越爛越深,甚至造成肌肉壞死而截肢。
三是腎髒病變。長期血糖偏高會出現動脈硬化,於是人體就會應急將腎髒加入代謝功能。長期勞損腎髒就會引發糖尿病型腎病,甚至尿毒症。
四是心髒病變。糖尿病會引起心慌、胸悶,是因為心肌細胞缺糖而引起,心肌細胞長期缺糖就會造成心肌細胞死亡,引發心髒衰竭。
五是糖尿病型胃輕癱。血糖過高,會引起腸胃的神經系統受損傷。
六是肝硬化。降糖藥的使用會加重肝髒負擔或損傷肝髒,從而造成肝髒細胞缺糖,引起肝細胞死亡,出現肝硬化。
小糖友變多 洋快餐是主謀!
糖尿病患者本以中老年人居多,但最新資料表明,兒童患者越來 |
|
更年期的女性更易患糖尿病
其實血糖濃度的高低主要受兩類激素的影響,一類是腎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可升高血糖的激素,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