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療應該身心同治
經過多年對糖尿病人的觀察以及對國內外文獻的研究,發現不少糖尿病人具有共同的人格特點,即渴望得到外界的認同。這些患者在生活和工作中,可能會像團火似地沖在前面,表現出正向、陽光、努力、奮斗的一面,而不去面對自己身體和心靈的虛弱和不足。從心理上可以理解為,內心越匮乏的人越容易焦慮。這些患者都在消耗自身本來就匮乏的內在能量,使匮乏加劇,因此,如果糖尿病人能看到自己在心理方面的失衡,改變這種失衡,就會對糖尿病治療起到很好的作用。

對於目前治療糖尿病的方法,《中國Ⅱ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提出“五架馬車”,即知識教育、血糖檢測、控制運動、適量運動、藥物治療。強調改變生活方式,飲食上控制糖的攝入,不攝入能量,同時運動,消耗能量。但是這在臨床上很難執行,不少大夫都在抱怨糖尿病患者依從性差,結合之前分析的糖尿病患者的心理,便不難理解,讓這些糖尿病患者不去攝入,還要消耗,在潛意識裡,他們就是拒絕的。因此,在糖尿病治療過程中,少了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即心理治療,而心理疏導和治療是最重要、最基礎的環節。
經過案例研究,研究者總結了這部分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有一句話可以概括:不甘心。如果甘心了,從追求外界認同開始轉向認同自我、關注自我,改變生活態度和習慣,就會慢慢恢復身心平衡。因此,治療糖尿病,除了日常的控制血糖,還應加強患者的心理治療,通過身心同治,讓患者在意識層面去面對自己身心存在的失衡,努力改變這種失衡,從而接受科學的生活習慣和治療方法,回歸高質量的生活。
糖尿病患者調整心態從3方面著手
1、了解糖尿病的必要知識。糖友要了解糖尿病知識,增加對糖尿病基本知識的了解。初患糖尿病或新入院的患者,常由於對糖尿病缺乏認識,一般都存有不同程度的消極、疑懼、悲觀等情緒。醫護人員要幫助病人消除不適當的預測、誤解和錯誤信念,提高治愈疾病的信心。

2、支持心理治療。醫護人員和患者家屬通過解釋,說理、疏導、安慰等,對患者進行支持性心理治療,以幫助病人消除各種消極情緒反應。
3、適當運動並保持愉悅心情。鼓勵患者到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適當的運動能使患者心情舒暢,並有利於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
糖友及其家屬要正確認識糖尿病,了解其危害性,懂得治療糖尿病的必要性,積極防治由糖尿病導致的心理問題。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