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中藥引發的不良反應時有出現,如中藥減肥引起腎衰;中藥注射劑穿琥寧注射液、魚腥草注射液等,由於頻發過敏反應,被國家藥監局封殺。使用中藥似乎變得不安全了,老百姓要想看中醫、吃中藥該怎麼辦?筆者總結一些注意事項,供大家參考。
1.到正規醫院、藥店看病取藥
患者找中醫看病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對醫院,這是最起碼要求。目前中醫隊伍良莠不齊,正規的中醫師必須通過全國中醫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獲得執業資格,具有合法的醫師證書,一般在正規的中醫院或中醫科出診。中藥飲片種類繁多,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真假難辨,患者拿到正規中醫師開出的處方後,應該到信譽可靠、藥品質量過關的中藥店購藥。一些不正規的小藥店可能銷售過期的、霉變的或是假冒的中藥飲片,患者難辨真偽,容易上當。
2.中成藥必須具備國家藥監局的批准文號
藥品的批准文號好比是人的身份證,是識別藥品生產合法性的重要依據。每種藥品的每一規格只有一個批准文號。中國最權威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有一個網站(網址:http://www.sda.gov.cn/),在這個網站可以查詢到每一個具有正式批准文號的藥品和保健品的具體信息。沒有批准文號或查詢不到相關對應批號的藥物,可一律視為假藥。
3.中藥湯劑處方必須一式二份,患者需要保留其中一份
患者在醫院開出的中藥處方必須是用復寫紙復印的一式二份,處方內容一致,必須是中藥全名或是每味中藥的實際名稱和劑量。處方中不得出現隱匿的或是代號形式的內容,不得使用私自冠以“XX號”、“抗癌X號”等的非法制劑。患者一定要將底方保留好,以便日後需要核實時使用。
4.注意使用的中藥飲片是否生蟲、霉變或是變質
當患者拿到中藥後,應該認真觀察藥物的外觀,是否有霉變、蟲蝕、異味。中藥飲片、丸劑、散劑、膏劑等都存在保存和儲備等問題,保存日久難免變質,一旦服用了變質的中藥,很容易引起中毒或其他不良反應。
5.服用中藥時慎與西藥混用
在臨床上,中西藥配伍治療的情況日益增多,而中藥注射液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給藥方式,為臨床治療提供更多的選擇。但中西藥配伍處於無章可循狀態,造成配伍不當導致藥效降低,甚至產生不良反應。例如甘草與利尿降壓藥合用,可減弱利尿及降壓效果,並且還可促進鉀的排洩,引起低血鉀,導致出現肌肉無力、心律失常等不良反應。
6.使用中藥的劑量和療程一定要合適
治病用藥,藥量不足,達不到治療效果;用藥劑量過大,就容易產生不良反應,故用藥量當隨證而定。有些醫生急於求成,隨便加大方藥的用量、劑量,讓患者超量服用,有的患者不遵醫囑,自行過量用藥,都會使藥物活性強烈,超出機體的承受極限。例如治外傷、婦科血證等的雲南白藥,過量服用可引起頭暈眼花等。臨床要注意,朱砂、輕粉均為含汞化合物,一些中成藥亦含這些成分,長期服用易引起蓄積中毒,從而引起惡心、嘔吐、發熱、心悸甚至肝腎功能損害,持續服用朱砂安神丸可引起慢性汞中毒。習慣性便秘患者長期服用番瀉葉,會產生依賴性。
7.杜絕“無病用藥”現象
很多人誤認為中藥無毒,有病治病,無病防病,即使沒有任何病症,他們也使用一些中藥調理調理。其實,再好的中藥,用多了也要出問題。我國民間有給新生兒服用海馬的習慣,認為有“壯奶”、減少嬰幼兒期疾病之效,故常有將海馬煎水給出生3天後的新生兒服用者,但服用過量,可引起中毒,導致腎功能衰竭而致死亡。過量服用人參可以引起“人參濫用綜合征”,出現兒童發育異常、早熟等現象。還有些人身體稍感不適,就會選用一些中成藥洩洩火或是補一補,多使用六味地黃丸、牛黃解毒丸、龍膽瀉肝丸等,似乎這些中藥非常安全,可以隨意使用。其實不然,這些藥物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用得不好也會出現嚴重的藥源性疾病。
8.盡量避免使用毒性中藥
2000版《藥典》初步總結出72種有毒中藥,患者或醫生接觸到這些藥物的時候都需要格外小心,留意藥物的使用劑量、不良反應和適應證,千萬不要輕易使用。這些藥物都不同程度地含有這樣或那樣的毒性化學成分,可能導致不同的不良反應,損害身體的各個器官和組織,例如服用烏頭類引起心率加速、房室傳導阻滯,雷公籐引起心肌損害等。
9.注意個體差異
患者的體重、性別、體質各不相同,對藥物的反應往往因個體的差異而有極大的不同,年老或年幼、體弱以及有過敏體質者易出現不良反應。中藥中含有多種蛋白質、糖類物質等,具有產生變態反應的基礎,如巴豆的巴豆油、斑蝥的斑蝥素、天花粉的天花粉蛋白等。有報道稱,巴豆粉外用引起陰囊剝落性皮炎、鼻吸致過敏性休克中毒等。
10.不要輕信廣告、“偏方”、“驗方”
“偏方”、“驗方”沒有經過國家藥監局的認可和批准。有些患者為治療一些疑難雜症,特別愛使用一些毒性藥物,例如治療皮膚病使用雄黃,治療關節炎使用烏頭,治療腫瘤使用蟾酥等。很多患者根本不知道“偏方”、“驗方”中的藥物組成,稀裡糊塗地使用,難免招致禍害。
11.辨證用藥,合理配伍
使用中藥必須按照中醫藥辨證論治的基本要求進行,用藥不對症,不但達不到治病效果,有時反而可引起不良反應。如脾虛洩瀉反用黃連,致使洩瀉加重;血虛兼便溏,仍用熟大黃致使腹瀉加重。中藥和西藥組方共用是中西醫結合近年來的一種大嘗試,組方合理確可收到較好的治療效果,但是也有因為組方不合理而且產生不良反應及拮抗作用,甚至引起中毒、休克、死亡者。例如一些酸性中藥如山楂,與磺胺類藥物合用,會產生結晶尿、血尿;含鉀的中藥如夏枯草、白茅根配服保鉀利尿藥時,易產生高血鉀。另外也要注意中藥之間的配伍禁忌。
12.精心調劑,煎煮得當
中藥調劑是臨床的重要環節,操作要求嚴格,無論醫師處方多准,配伍多精,假如調劑不好,勢必影響藥效。同一味藥其用量大小導致作用不同,如紅花大量破血,少量養血。對老人、小孩及體弱患者,劑量應准確無誤,嚴格控制在安全范圍內。中藥講究煎煮,不同方劑煎煮的火候、時間,藥物的先煎、後下、沖服等要求各有不同。某些不良反應與煎煮有密切關系。由於某些患者的煎煮方法、工具不合適,從而導致的不良反應也時有發生。鐵鍋煎出的湯劑中含有鐵,服時有鐵銹味,服後易引起惡心、嘔吐反應;用銅鍋煎,也能煎出微量的銅,與中藥的一些成分發生化學變化,可能產生銅綠。朱茯苓、朱燈心等含朱砂藥材,用鋁鍋煎煮,造成鋁與汞反應,生成毒性極強的氧化鋁汞,患者服用後產生中毒。對某些有毒中藥則需要通過久煎以降低其毒性,如臨床使用烏頭類藥物采取先煎久煎,以破壞其所含的毒性成分,降低其毒性;若與其他藥同煎,煎煮時間短則毒性成分不能有效的破壞,用藥後就易引起不良反應。在服用中藥期間,服食生冷、辛辣、刺激食物,亦容易引起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