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Ⅱ型糖尿病小患者的心理負擔沒那麼大,但高糖高脂飲食、運動減少等因素造成近年來兒童Ⅱ型糖尿病的發病率增長速度高於Ⅰ型糖尿病。
個案:
9歲女孩拒絕醫生搶救
回憶起曾經治療的一個小患者,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內分泌代謝科主任醫師劉麗仍心痛不已。這個小姑娘3歲時Ⅰ型糖尿病發病,媽媽辭職在家照顧她,爸爸打工養家。一人的工資收入逐漸無法負擔全家日常開支,外加每月五六百元的治療費用,不久爸爸就離開了家。媽媽一個人照顧女兒,經濟很困難,心情也不好,總是責怪她:“都是你不乖,才會得這個病!”劉麗說,上小學以後,小姑娘的話越來越少,每次復診都愁眉苦臉。9歲的一天,小姑娘突發糖尿病急性並發症。在急診室,小姑娘竟然斷斷續續地對讓醫生不要救自己,而且其父母也表示已經無力維持女兒的治療,要求放棄搶救。最後,小姑娘不治去世。
劉麗解釋,兒童糖尿病大多數屬於Ⅰ型糖尿病。和部分Ⅱ型糖尿病患者可通過飲食控制、運動療法來控制病情不同,所有Ⅰ型糖尿病患者發病後都需要終生注射胰島素治療,大部分人都需要每天三次注射胰島素、扎兩次手指驗血糖,同時還要控制飲食。“從學齡期開始,這些孩子就會發現自己與別人不同,在學校打胰島素、扎手指驗血糖,往往遇到同學異樣的目光。”
糖尿病兒童易有心病
據劉麗觀察,門診有七八成的Ⅰ型糖尿病小患者因為自己的病而產生不同程度的自卑、抑郁等心理症狀,甚至有輕生傾向,比如跳樓、注射胰島素後故意不吃東西引發低血糖等等。
劉麗認為,這些小患者的心理問題有一部分是社會歧視引起的,“有的孩子在入幼兒園時,園方會以各種理由拒絕接收”,再加上有的患者家長讓子女向同學、老師隱瞞自己的病情,或者責罵子女因為不聽話才患病,更讓小患者覺得自己“低人一等”。
她呼吁,社會對糖尿病小患者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懷而並非“異樣目光”,家長也應該擺正心態:“實際上這個病和孩子聽不聽話沒有關系。家長應該大大方方地讓孩子的老師和同學了解孩子的這個病,萬一孩子在學校出現急性並發症,也可以第一時間得到簡單的處理。”
多數患兒很晚才確診
劉麗表示,自己科室以前每年新增八九個糖尿病小患者,現在每年新增小患者卻已經達到30多人。
不過,她感覺Ⅰ型糖尿病的新發小患者數量和以前差不多,但Ⅱ型糖尿病的小患者明顯增加,這主要是生活質量改善後高糖高脂的飲食、缺乏運動、“肥仔”“肥妹”增多等因素有關。
輕症的Ⅱ型糖尿病通過飲食控制、運動療法來控制病情,所以出現心理症狀的比例不像Ⅰ型糖尿病那麼高。
她表示,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消瘦、多飲、多食、多尿,就應該考慮到糖尿病的可能,帶孩子到內分泌科就診,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孩子。
門診中對於肥胖的孩子也要進行糖尿病篩查,“不過,由於不少家長對兒童糖尿病不太了解,所以大部分糖尿病患兒都是出現酮症酸中毒(糖尿病一種急性並發症)後昏迷,送醫院急救時才發現的。”
小知識
肥胖增加Ⅱ型糖尿病風險
研究認為,牛奶喂養、腸道病毒感染等與Ⅰ型糖尿病的發病有關,因此母乳喂養、注意衛生減少腸道病毒感染等有助於減少糖尿病發病。
隨著社會生活方式的西方化,高糖、高脂的飲食,缺少運動的生活習慣,肥胖孩子增多,兒童Ⅱ型糖尿病的發病也逐年增加。因此,健康的飲食、經常規律的運動對本病的預防非常重要。
糖尿病常見類型有哪些
糖尿病常見的類型有哪些?糖尿病是現在很常見的一種疾病,這種疾病給很多患者帶來很大的影響,糖 |
|
生活中糖尿病患容易漏網的高糖食物
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應該很常見吧,它給患者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而多數糖尿病患者對含糖食物很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