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我這麼瘦為什麼也會得糖尿病呢?”這是我在門診中經常聽到的疑問。糖尿病常被認為是胖人的病,其實這並不絕對。雖然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險因素,但瘦人也不代表就進了“保險箱”。
雖然糖尿病的發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但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引起糖尿病的基本原因有兩個: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肥胖只是環境因素中的一種。我在臨床上發現,“瘦糖友”多為1型糖尿病患者,而2型糖尿病則“有胖有瘦”,這是因為超重或肥胖的人,出現代謝紊亂的可能性更大。一般來說,瘦人得糖尿病多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所致。胰島素缺乏,人體不易儲存能量,身體也不容易發胖。此外,現代社會節奏快,工作和心理壓力大,極易導致體內胰島素代謝紊亂。在此作用下,清瘦型的人也有可能患上糖尿病。
既然糖尿病不是胖人的“專利”,那麼,哪些瘦人風險更高呢?主要有:
1.有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遺傳性;
2.向心性肥胖或“隱性肥胖”的人。他們看上去不胖,但肚子上的脂肪卻很多。體質指數看似正常甚至偏低,但內髒脂肪含量卻過高,這類人需尤其警惕,更應注意監測腰圍、腰臀比;
3.有巨大兒生產史的女性。很多孕媽媽營養過剩,胎兒過大,這不僅加大了產婦分娩時的困難,而且也增加了產婦日後患糖尿病的危險。懷孕期間要注意檢測血糖,做到營養均衡最重要,並非吃得越多越好;
4.患有多囊卵巢綜合征的育齡女性。多囊卵巢綜合征與內分泌激素代謝紊亂有一定的關系,而這也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生活中,瘦人與胖人的糖尿病管理略有差異。消瘦的糖尿病患者要適當增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的攝入比例,運動量方面也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藥物治療上,建議根據患者的胰島功能、血糖波動以及兼顧體重等方面,選擇適合自己的降糖方案,因為有些胰島素或降糖藥物,會對體重產生一定的影響。▲(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 王 堯 )
血糖控制要針對不同的個體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血糖是時刻都“銘記”於心的事,自然血糖控制標准 |
|
糖尿病高危族:中央肥胖
糖尿病、心血管病都是跟肥胖有關的常見疾病。不過最近有調查發現,香港很多中央肥胖人士身為高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