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知識 >> 糖尿病基本常識 >> 什麼是線粒體糖尿病?

什麼是線粒體糖尿病?

  線粒體基因組具有的獨特優點:線粒體dna分子小、拷貝數高;結構和組織簡單而高度保守,母系遺傳,缺乏重組,dna突變率高,以發生病變。線粒體是人體的能源工廠,通過物質和能量代謝過程,最後經三梭酸循環、呼吸鏈產生atp,為人體各種生理活動提供動力。研究證明,線粒體發生病變或調控線粒體的核基因組發生突變時,能量供應發生障礙,可能產生神經系統、心血管、內分泌及其他系統疾病和腫瘤等疾患。線粒體肌病以骨骼肌極度不能耐受疲勞為主要特征。線粒體疾病一般發生於中、青年人,可能有家族史,多數患者的母親或母系親屬可能有類似疾病患者(母系遺傳)。

  線粒體病最容易影響的組織是腦、骨骼肌及心肌。神經系統損害主要表現有:眼外肌麻痺、中青年人卒中、癫痫發作、肌陣攣、視神經病、肌病、神經性耳聾、共濟失調、癡呆、周圍神經病、肌張力障礙、腦脊液蛋白升高等。其它系統損害表現為:心髒傳導阻滯、心肌病、母系遺傳糖尿病、身材矮小、甲狀腺功能低下、視網膜色素變性、白內障、乳酸酸中毒、近端腎小管功能缺陷、腎小球疾病、肝病、小腸假性梗阻、發作性嘔吐、全血細胞減少、胰腺功能失調及精神性疾病(特別是抑郁)、腫瘤等。

  根據受累及的神經系統部位,線粒體病分為腦病、肌病、腦肌病和其他中間類型。神經科臨床多見的疾病有線粒體肌病,lhon,melas,cpeo,merrf,kss,leigh病,narp,pearson綜合症,alpers病及menkes病等。

  線粒體病的實驗室檢查異常包括:骨骼肌活檢中破碎紅纖維(rrf),血清和腦脊液中的乳酸水平增高,肌電圖肌原性損害和/或神經原性損害、周圍神經病,聽力圖檢查示神經性耳聾,基底節鈣化/壞死或mri局限性信號異常,線粒體氧化磷酸化酶的缺陷,而mtdna突變檢測正日益成為診斷線粒體病的利器。

  線粒體基因組的遺傳表現出典型的母系遺傳的特點:只有女性患者可將致病基因傳遞給後代,而後代無論男女均可發病。而患病男性不能向下傳遞致病突變。線粒體病具有量效現象,即小量的線粒體dna突變可能不出現臨床症狀,隨著突變線粒體比例增高,出現臨床表現,且臨床嚴重程度可能和突變比例成正相關。精子的線粒體外膜上存在有泛素,當精子進入卵子後,受精卵以一種主動的方式降解了來自精子的線粒體及其中的dna。

  線粒體糖尿病(midd)常合並有melas綜合征(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線粒體性腦肌病,乳酸酸中毒,卒中樣發作綜合征,病者除有肌無力外,伴發肌陣攣癫痫、共濟失調、視神經萎縮、周圍神經病以及神經性耳聾和智能低下等症,癫痫發作和發作性嘔吐為此型病者最常見症狀。

  糖尿病尤其2型糖尿病是一組具有顯著遺傳背景的多基因疾病,其遺傳特征不符合典型的孟德爾遺傳規律。然而,我國絕大部分醫院由於基因診斷技術所限,在目前診斷為2型糖尿病的人群中混雜有許多未明確診斷的單基因突變糖尿病,如mody、線粒體糖尿病(midd)等。

  線粒體基因突變糖尿病(midd)的發現是近年來糖尿病分子遺傳學研究的重要進展之一,並成為糖尿病領域研究熱點.自1992年,ballinger首先報道了線粒體dna的10.4kb的丟失,導致糖尿病的1個家系。同年van den ouweland發現另1家系的糖尿病是線粒體的trnaleu(uur)基因的異常即第3243位點a→g的點突變引起,二人分別確認線粒體糖尿病由線粒體基因突變引起。從此世界各地陸續有該基因突變致糖尿病的病例報道。大量研究證實,它是目前所知患病率最高的單基因突變糖尿病,已經為國內外學者所公認,能以簡易的分子生物學技術檢出,目前己成為首次進入日常臨床基因診斷的一種糖尿病亞型。

  線粒體糖尿病的病因:mtdna3243a→g突變是病因。該突變發生於16srrna與trna交界處,改變了trnaleu(uur)雙氫尿苷環,引起線粒體末端轉錄損害,從而使線粒體蛋白質合成異常和功能缺陷,影響呼吸鏈的組分與功能而致胰島β細胞葡萄糖氧化磷酸化障礙,atp產生不足,致胰島素分泌障礙,能量合成障礙,引發糖尿病。胰島素抵抗亦不是其發病的主要病因。

  臨床特點:本病系母系遺傳,多在45歲以前起病,最早者11歲,但亦有遲至81歲才發病,常有輕至中度神經性耳聾症狀,但耳聾與糖尿病起病時間可不一致,可間隔20年。多數患者初診為2型糖尿病,多無酮症傾向,但其體形消瘦,常伴有神經性耳聾及神經肌肉症狀。發病時其胰島β細胞功能尚可,常用口服降糖藥治療。隨著病程延長,胰島β細胞功能進行性低下,降糖藥繼發性失效而需用胰島素治療,部分起病時即需要胰島素治療。亦有少數初診為1型糖尿病並發生過酮症酸中毒,但與1型糖尿病的不同點在於:①發病年齡相對較晚;②病程呈緩慢進展,臨床症狀也隨著年齡的老化而加重;③胰島β細胞功能低下是不完全的;④胰島細胞抗體多為陰性,少數表現為低滴度持續陽性;⑤多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臨床診斷以基因診斷技術確診。

  治療和預防:(1)首先應對先證者家系成員進行臨床調查和基因型分析,並對已確診基因突變陽性者進行隨訪。受訪者的糖耐量往往由正常變減低,要適時進行干預治療,盡早保護胰島β細胞功能。(2)對已確診midd的患者,在降糖同時,及早補充呼吸鏈氧化磷酸化所需的輔酶q等,可以延緩糖尿病的發展。(3)早期降糖可以用口服降糖藥,有適應症時應用胰島素。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