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知識 >> 糖尿病基本常識 >> 糖尿病的實驗室檢查項目

糖尿病的實驗室檢查項目

  糖尿病的典型症狀就是“三多一少”即:多飲、多尿、多食及消瘦。這些症狀可以反映糖尿病病情的輕重,但是不少糖尿病患者“三多一少”的症狀並不明顯,特別是出現急慢性並發症時,就不能單純的用“三多一少”的症狀來診斷衡量,正確的診斷方法就是實驗室檢查,監測血糖、尿糖、酮體、糖化血紅蛋白、C肽、胰島素、血脂及腎功能等情況,通過這些指標的觀察或者監測,可以及時的把握病情的變化,判斷糖尿病血糖的控制程度,及時的調整用藥劑量,才能有效的防治糖尿病的急慢性並發症。

  糖尿病血液檢查

  (一)血糖

  血糖測定在糖尿病的診斷和病情監控方面有著重要的價值,血糖水平是判斷糖尿病的唯一標准。血樣標本不同,測定方法不同,血糖的正常值也不同,應注意鑒別。

  1、血標本采集

  血標本來源分靜脈血、動脈血和毛細血管,又可分為空腹及餐後(葡萄糖負荷後)血。無論空腹血和餐後血,在我國血糖測定主要以靜脈血為主,毛細血管末梢血為輔,而動脈血應用較少。耳血、趾血或手指血是微血管血,接近於動脈血,清晨空腹的微血管全血血糖數值基本上與靜脈血的血糖相符,口服葡萄糖2小時後的微血管全血血糖比靜脈全血血糖值高1.03mmol/L甚至更高,因此盡可能采用靜脈血。

  靜脈血又分為全血、血漿及血清,血漿和血清血糖比全血血糖能更好地反映細胞外液的葡萄糖含量,因為全血含有紅細胞,紅細胞內含水比血漿少,而葡萄糖是溶於水的,全血內紅細胞的葡萄糖被利用,因此全血血糖比血漿血糖值低15%左右,現多采用血漿測定血糖,不少醫院采用靜脈血清,其測定值與血漿相當。毛細血管末梢血測定值一般不可用於糖尿病的診斷,但可用於人群糖尿病普查,篩選及患者自我監測,目前發達國家普遍采用血糖儀測定毛細血管血糖,在我國已經開始推廣應用,這種儀器體積小、便於攜帶、快速,較為准確,缺點是試紙條價格貴、保存期短,一般毛細血管血糖值比靜脈血漿血糖值低。

  2、血糖測定宜早

  血標本采集後應立即測定血糖,若不能及時測定應分離血漿(或血清)冷凍保存。一般室溫下血標本中的血糖以每小時0.4mmol/L的速度氧化降解,於4℃時每小時降解0.11mmol/L,在夏季氣溫很高時血糖降解更快,醫生和患者在分析血糖結果時要考慮這些因素。

  3、血糖測定方法

  從測定原理上講血糖測定有兩類化學反應法,包括3種方法:

  (1)葡萄糖氧化酶法:利用葡萄糖與葡萄糖氧化酶之間的化學反應來測定葡萄糖濃度,該方法測定的糖為葡萄糖,不與其它糖發生反應,因此准確、可靠,目前國內已較廣泛推廣應用。需要指出的是結合現代電子技術發明的血糖儀,其應用原理也是葡萄糖氧化酶法。

  (2)硫酸銅或高鐵氰化物還原法:即傳統的福一呈法,葡萄糖的醛基使硫酸銅值中的銅被還原為氧化銅,形成不同的顏色和沉澱,可間斷反映血糖的濃度。此法因受其它因素影響較大,目前已被淘汰。

  (3)鄰甲苯胺法:也屬銅還原法,此法利用氫氧化鋇和硫酸鋅使血漿蛋白沉澱,同時使血糖中絕大多數非糖物質及抗凝劑中的氰化物沉澱下來,結果較准確。此法毒性較大,現已很少應用。

  4、血糖正常值

  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是診斷糖尿病的重要依據。

  (1)空腹血糖

  ①葡萄糖氧化酶法:正常人空腹全血血糖正常值為3.6-5.3mmol/L,血漿血糖正常值為3.9-6.1mmol/L。

  ②鄰甲苯胺法:空腹全血血糖為3.3-5.6mmol/L,血漿血糖正常值為3.9-6.4mmol/L。

  (2)餐後血糖

  許多患者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後血糖明顯升高,因此懷疑有糖尿病可能時不僅要檢測空腹血糖,同時也要查餐後血糖,並且餐後血糖還有利於判斷病情的控制情況。餐後血糖主要查餐後2小時血糖,正常值為:葡萄糖氧化酶法為<7.2mmol/L,鄰甲苯胺法為<7.8mmol/L。

  5、查血糖注意點

  (1)查空腹血糖注意點

  血糖受神經、激素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故檢查時若不注意均可影響檢驗結果,影響對病情的正確判定,所以檢查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①清晨空腹:最好於6點至7點鐘采血,最遲不得超過上午9點鐘,否則起床活動後體內的抗胰島素物質如腎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加,肝糖原釋放增加,可能使血糖升高,影響空腹血糖的數值。

  ②抽血前不要做劇烈的體力活動,也不要情緒過於激動,否則也可造成體內抗胰島素的物質分泌增加,從而影響檢驗的准確性。

  ③因某些藥物可使血糖升高,故而應在抽血檢驗前停用1周,這類藥物有皮質激素、心得安、噻嗪類利尿劑、女性避孕藥等。

  ④I型糖尿病病人在門診隨訪中發現由於醫院門診采血多在上午8時至9時,病人為了查空腹血糖清晨不接受胰島素治療,待采血回家後再注射胰島素,往往會出現血糖升高,甚至出現尿酮體陽性。所以在一般情況下,此種病人應避免空腹采血,而應查餐後血糖。

  (2)查餐後2小時血糖注意點

  ①測餐後2小時血糖,如果是為了確定是否有糖尿病,最好查午餐後2小時血糖,午餐必須食糧食100克(2兩),在餐後2小時采血即可。

  ②若是為了觀察降糖藥物的療效或胰島素劑量是否恰當,則應在飲食量及用藥量不變的條件下檢查早餐或午餐後的血糖。

  ③應避免在同一天查空腹及餐後2小時血糖,以免改變食用量及進食規律。若要在同一天檢查,應查清晨空腹血糖和午餐後2小時血糖。

  6、復查血糖的時間

  多長時間查一次血糖,這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定。一般講病情比較穩定者,可根據尿糖結果大體上判定血糖情況,免去采血對人的不良影響,此時1-2個月復查一次空腹血糖及餐後血糖即可。若病情近期不穩定,血糖波動顯著,則需1-2周復查一次血糖。如果病人發生急性心肌梗塞、腦血管意外、手術前後及妊娠期或酮症等應激狀態,應每日或一日多次檢查血糖,以便及時調整治療。

  (二)葡萄糖耐量試驗(GTT)

  正常人每餐的飯量多少不等,但飯後最高血糖總是穩定在10.0mmol/L以下,餐後2小時則恢復到7.8mmol/L以下。人體全天血糖含量雖隨進食、活動等情況時有波動,但一般血糖水平較為恆定,血糖變化總在一定的范圍內,這是由於體內胰島素的分泌隨著機體的生理需要而自動調節的結果。由此說明人體在正常情況下對葡萄糖有著很強的耐受能力,稱之為人體正常糖耐量。臨床采用空腹或靜脈的方法,給一定量的葡萄糖以助檢查病人的胰島功能,稱其謂葡萄糖耐量試驗(GTT)。GTT是糖尿病的診斷性檢查方法,當空腹血糖濃度達不到糖尿病診斷標准而又懷疑有糖尿病時可進行這一試驗,常用方法有靜脈葡萄糖耐量試驗(V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及饅頭試驗。當口服或靜脈注射葡萄糖後糖尿病病人的胰島細胞對葡萄糖處理的能力已顯示出不如正常人那樣迅速有效,血中葡萄糖含量升高,表現為餐後2小時血糖增高,糖耐量曲線異常,這種狀態謂之糖耐量減低。目前國內多采用OGTT和饅頭試驗,二者的判斷標准相同,一般常用OGTT,OGTT對診斷糖尿病有一定價值,它與腸道中的吸收、體內組織的利用及腎髒處理能力都有一定關系。

  1、適應證

  (1)尿糖陽性者,臨床上懷疑為糖尿病伴空腹或餐後血糖正常或稍高者。

  (2)對原有糖耐量減低者的隨訪。

  (3)對懷疑妊娠糖尿病患者的隨診。

  (4)其它原因引起的糖尿的鑒別,如腎性糖尿、應激後糖尿等,尤其是空腹血糖正常或可疑升高者。

  (5)其它如有糖尿病家族史、空腹血糖正常但有症狀體征者,伴或不伴並發症,尤其對50歲前的患者。妊娠有自發性流產史、早產史、死胎史和巨嬰者,或非妊娠成人提示低血糖的症狀者。

  但臨床必須強調,如果已確診為糖尿病者禁止做此試驗,以免服糖後引起病情惡化。

  2、OGTT具體做法

  既往有服100克或50克葡萄糖的方法,但因100克葡萄糖易引起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而50克葡萄糖負荷量不足,第2小時血糖偏低,故目前我國已采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非妊娠成人服75克葡萄糖的方法。世界衛生組織規定:成人采用75克葡萄糖(兒童按1.75克/公斤體重,總量不超過75克),抽完空腹血糖後,把75克葡萄糖與250-350ml水相混合,5分鐘內飲完,於飲糖水後0.5、1、2、3小時分別取靜脈血測血糖,一般每次采血同時收集尿查尿糖。兒童年齡很小時可用耳血或指血(全血),空腹耳血或指血血糖值與靜脈全血血糖值相符。

  3、OGTT結果

  正常人(15-50歲)空腹血糖3.9-6.1mmol/L,血糖高峰濃度出現於0.5-1小時,一般應小於9.4mmol/L,也有人主張小於10mmol/L,2小時恢復正常范圍或小於7.2mmol/L,3小時降至正常。每次尿糖定性均為陰性。

  4、OGTT注意事項

  (1)試驗時間最好在上午7-9時進行,並應空腹10-16小時。

  (2)試驗前8小時禁止吸煙、飲酒和咖啡,但口干時可飲水。

  (3)避免異常的體力活動、精神緊張及各種刺激,試驗前休息半小時。

  (4)許多藥物可使葡萄糖耐量減低,故在試驗前應停藥,如煙酸、噻嗪類利尿劑、水楊酸鈉、心得安、糖皮質激素等,應至少停用3-4天。口服避孕藥應停用1周,降血糖藥物停用3天,並應在試驗前排除其它引起血糖升高的繼發因素,如內分泌疾病等。

  (5)試驗前不應過分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過分限制碳水化合物飲食可使糖耐量減低,故試驗前應攝入定量的碳水化合物,每日為200-300克,至少3日,禁食刺激性食物,對嚴重營養不良者應延長碳水化合物的准備時間,為1-2周。

  5、饅頭試驗

  即空腹100克標准粉饅頭代替75克葡萄糖,其它方面如適應證、注意事項、結果判定同OGTT。

  6、糖耐量異常的臨床意義

  糖耐量異常並非都意味著患有糖尿病,不能輕易下“糖耐量異常就是糖尿病”的結論,雖然糖尿病患者的糖耐量曲線是減低的,但在急慢性肝病、胰腺腫瘤、席漢氏病、阿狹森氏病等患者也存在糖耐量異常,甚至有些正常人(如長期臥床不活動者)也可出現糖耐量異常。因此出現糖耐量曲線異常並非都是糖尿病,但從中可以發現真正的糖尿病病人,糖耐量異常者要比正常人更易發生糖尿病,此類病人要提高警惕。同時亦不能把糖耐量異常者診斷為隱性糖尿病,因為隱性糖尿病也是糖尿病的一種,臨床發現不少糖耐量異常者可轉為正常或長期保持糖耐量異常狀態。但糖耐量異常者比正常人容易轉為糖尿病,特別是餐後2小時血糖≥8.9mmol/L者,因此有人主張按糖尿病處理,但不做糖尿病診斷。另外有些糖耐量異常者可有很輕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有糖耐量異常者比正常人更多有超重或肥胖現象,並且糖耐量異常者的血脂異常與糖尿病相似,國外有文獻報告糖耐量異常者心肌供血不足發生率比正常人高。北京醫院曾對77例糖耐量異常者隨訪3年,發現44/77轉為糖耐量正常,10/77轉為糖尿病,其余保持在糖耐量異常狀態,因此對糖耐量異常需要長期追訪觀察,在服糖後2小時血糖≥8.9mmol/L時應查血脂和定期查視網膜,有肥胖和超重者應設法減輕體重,並加強體育活動。

  葡萄糖耐量試驗具有很大的診斷參考價值,但是也有它的一定局限性,對於某些疾病的診斷,要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等綜合分析,最後才能得出正確可靠的診斷。

  7、誤診、漏診的原因

  分析葡萄糖耐量曲線時要避免對糖尿病的誤診和漏診,引起誤診和漏診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①試驗前3天沒有進食足夠的碳水化合物;②沒有考慮到各種急性和慢性疾病可以使血糖升高,引起糖耐量異常;③對有急性心肌梗塞或腦血管疾病病人,若要進行葡萄糖耐量試驗需待病人恢復到有正常體力活動時進行才有診斷意義,若不注意到這一點就會引起誤診;④在試驗前3天內未停用降血糖藥物;⑤實驗室檢查的誤差;⑥診斷標准本身有問題。

  時下正值寒冬,泡腳成為許多糖友的習慣。由於糖尿病的特殊體質,在泡腳方面不要疏忽大意。有這樣一個病例與廣大糖友分享:患者有糖尿病史7年,平常喜歡泡腳,有一天像平時一樣泡腳,看電視,當他准備擦腳時才發現洗腳水已變成一盆血水,足部的皮膚全部破損,患者隨後去醫院進行植皮手術,花費大量金錢,恢復正常。可沒過多久,足部不小心出現小的傷口後,足部皮膚又開始脫落、潰爛。

  其實很多糖尿病患者都認為控制好血糖萬事大吉了,往往忽視發現一些糖尿病合並症的症狀,糖尿病長期高糖的引起會引起人體神經和血管病變,發展到足部往往表現為痛覺,溫度覺減弱或者喪失,皮膚耐受降低,開始出現麻涼疼痛,間歇性跛行等症狀,同時足部動脈波動減弱或者消失。像這個患者就是典型的病例,長期糖尿病出現了神經和血管病變,導致自己足部溫度覺、痛覺減弱,不能正常的感受水溫釀成了悲劇,所以我們一般建議糖尿病足病的患者泡腳的水溫在37℃左右,因為皮膚溫度、耐受性下降過高的溫度導致皮膚易破損、感染,導致糖尿病壞疽,甚者截肢。

  那麼一旦足部發生發生小潰瘍怎麼呢,我們可以對患者局部做患藥處理,使局部感染情況得以控制,也可以注射一些疏通血管得到藥物,復方丹參、舒血寧等藥物,然後應用中醫溫陽益氣活血的方法,大劑量應用補氣中藥,配合溫補性藥物進行治療。可以在患者肢端未完全壞死的情況下,免除截肢致殘的不良後果。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