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知識 >> 糖尿病基本常識 >> 初患糖尿病,糖友該如何應對

初患糖尿病,糖友該如何應對

  

   當今社會,糖尿病患者數在全球快速增長。我國糖尿病患病人數位居世界第二位,如此眾多的糖民,他們的疾病不僅僅是疾病本身,糖尿病的心理問題也是他們不得不去面對的問題。糖尿病的心理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比糖尿病本身,更需要人們關心。糖尿病的心理問題屬於人們比較隱秘的內心活動,一旦在糖尿病的心理問題開始對患者引起影響,其影響過程是持久的,不易發現的,所引起的後果也是嚴重的。現主要談談初患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問題及對策。
  1.因否認而漠視疾病:糖尿病是一個緩慢進展性疾病,攻克該病的關鍵是早發現、早治療和早逆轉。可是許多患者在早期檢出時不引起重視,認為自己能吃能喝哪會有病?根本聽不進醫生和親人的勸言,繼續久坐少動、貪吃、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不願意接受治療也不定期到醫院復查結果導致了疾病快速和加劇發展。
  2.因恐懼後果而擔憂焦慮:許多患者接受自己是糖尿病的同時,一些不良的壞情緒如擔憂焦慮自責和恐懼後果等常常伴隨患者,影響患者的治療和預後。這主要是因為對糖尿病“無知”而造成的,雖然糖尿病目前尚無特效藥治療,且一旦確診逆轉疾病的可能性小並且常須終生吃藥,且隨著時間的延長,糖尿病各種並發症出現在所難免。但是目前對糖尿病的認識早已經進入分子水平,對其危害的控制完全可以通過醫患合作,家庭及社會的支持達到糖尿病患者象正常人一樣健康和壽終正寢狀態。所以,初患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通過正規途徑多學習糖尿病知識,多去看醫生,多和醫生交流自己碰到和疑惑的問題,並且把醫生的要求記下來反復實踐並記下心得以便每次和醫生交流都有針對性而受益。許多患者不學習或到處求“醫”,道聽途說,看到某些糖尿病患者沒有正規治療而造成的痛苦局面就聯想到自己將來,從而產生自責內疚和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是一定要及早給予重視的。
  3.因“好面子”而不規范治療:糖尿病患者由於自身的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抵抗而不能很好地適應生活中的各種變化,需要規范地飲食、運動和藥物治療才能保持血糖穩定,這勢必影響患者的社會活動和人際交往關系。如果患者講面子,不願意公開自己的病情以取得周圍親朋好友的支持及理解,則肯定會影響血糖的穩定和控制。如果患者不願意讓身邊的人知道,那麼一方面不能得到周圍人的實際幫助,另一方面壓抑和擔憂等不良情緒更容易困擾自己,久而久之還會形成心理障礙怪圈,患成抑郁症。
  4.因太多“麻煩”而喪失生活熱情:糖尿病是一種生活方式病,對於患者來講,涉及的第一問題就是如何吃飯。特別是面臨想吃而不敢或不能吃時,患者的“痛苦滋味”只有自己才能切身體會。許多患者就診時常常情緒低落,唉聲歎氣,自覺活的沒有意思。糖尿病患者要克服這種心理,不要把治療糖尿病的一些手段和方法看成“額外負擔”,要把觀念轉變一下。雖然糖尿病這個帽子摘不掉,但我們可以摸清它的脾氣與它和平共處,讓它不危害我們,是完全可行的。所以糖尿病初期患者更加要樹立生活熱情,因為你的命就掌握在自己手上。
  5.因過於“謹慎嚴格”而緊張焦慮:一些初患糖尿病的患者因性格因素經常為了遵循作息制度而使自己處於緊張狀態,稍有改變如果影響了血糖又會內疚自責,長此以往是絕對不利於血糖控制的。因為壓力的增加會導致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系統功能的紊亂,肯定與糖尿病的發生發展有關。據研究:人的情緒主要受大腦邊緣系統的調節,大腦邊緣系統同時又調節內分泌和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心理因素可通過大腦邊緣系統和自主神經影響胰島素的分泌。當人處於緊張、焦慮、恐懼或受驚嚇等應激狀態時,交感神經興奮,抑制胰島素的分泌。同時,交感神經還作用於腎上腺髓質,使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間接的抑制胰島素的分泌和釋放而導致糖尿病。糖尿病屬於心身疾病,不但不良情緒可能誘發糖尿病,心理因素對其發展、預後也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患者在進行“五架馬車”治病的同時,必須注意心理調節,要掌握好度,這樣才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得與失是事物的矛盾體:有得必有失,反之也一樣;初患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理解這一點,力爭保持情緒穩定和快樂。要學會做情緒的主人,正視自己的病情,正確對待生活,從而緩解心理障礙;還要避免家庭矛盾,不要大事小事就生氣,要心胸開闊,大事多商量,小事不計較。工作上的事情要以奉獻為榮,不要過分看重名利地位。如果把“身體健康”放在這些問題之上,對不順心的事置之度外,對“名利”淡然處之,就可把對健康不利的因素減小到最低而獲得良好的預期收益。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