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種以慢性血葡萄糖(簡稱血糖)水平增高為特征的代謝疾病群。高血糖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島素作用缺陷而引起;發病多與遺傳、自身免疫及環境因素有關。臨床表現早期可無症狀,或逐漸出現多食、多飲、多尿、疲乏、消瘦等症候群。久病可導致眼、腎、神經、心髒、血管等組織的慢性進行性病變,病情嚴重或應激時可發生急性代謝紊亂,如酮症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等。本病現分為4大類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類型和妊娠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胰島β細胞破壞,胰島素絕對不足而有酮症酸中毒傾向,多於青少年期即發病;2型糖尿病主要為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缺陷,多於中年以後發病。本病屬於中醫“消渴”、“虛勞”等病證范疇。
辨治方藥 糖尿病的診斷標准:糖尿病症狀+隨機血糖≥11.1mmol/L(200mg/dl),或空腹血糖(FPG)≥7.0mmol/L(126mg/dl),或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2Hpg≥11.1mmol/L(126mg/dl)。 中醫臨床治療糖尿病一般按“消渴”分“三消”辨治:以煩渴多飲為主者為“上消”,多屬肺熱津傷,予消渴方(天花粉、黃連、生地、藕汁等)加減;以多食善饑為主者為“中消”,多屬胃熱熾甚,予玉女煎(石膏、知母、生地、麥冬、牛膝等)加味;以尿頻量多而混濁為主者屬“下消”,予金匮腎氣丸加減。 此外,現有學者經長期臨床觀察診療認為,久患糖尿病者,多兼有不同程度的瘀血症候,主張在辨證的基礎上加用或選用養血活血、溫潤化瘀類的方藥,可以提高療效。 從中醫的基礎理論來分析,糖尿病屬飲食(主要是糖類)代謝紊亂所致的疾病,而飲食營養的代謝和輸布,主要依靠脾胃的運化功能,化飲食為精微,輸布精微、津液於人體各組織器官的關鍵是脾。《內經》中謂“津液在脾”,並稱中焦脾胃有“蒸津液,化其精微”及“脾氣散精”、“脾主為胃行其津液”之功能。若脾氣虛弱,不僅化源不足,且無力運行輸布津液、精微到各髒腑組織器官,以維持人體的正常功能,則形成“氣陰兩虧,燥熱內生”的病機。 近代有些著名醫家論治津虧液耗之“消渴”及糖尿病,亦多從健運脾胃為主立法制方。如被譽為北京近代4大名醫之一的施金墨,以善治糖尿病著稱,其用於降糖的配對主藥“黃芪配山藥”和“蒼術配玄參”,均從健補脾氣立法,其中蒼術性溫燥,似不適於津虧之燥渴症,但因其健運脾胃之功獨宏,故用之配伍玄參以展其健脾輸津之功。 考健脾益氣以化津輸津治燥渴一法實源於醫聖張仲景,《傷寒論》中直清陽明燥熱的主方白虎湯的方證條文有三,卻無一條原文中載有“渴飲”症,但白虎加人參湯的五條原文中則均載有“渴飲”。白虎加人參湯的組成是在石膏、知母大清陽明胃熱的基礎上,加入人參合甘草、粳米健脾益氣以化輸津液、滋胃止渴,因此本方亦是《金匮》中治療“消渴病”的主方之一。 筆者在20多年前曾治療一例以久患燥渴、多飲、多尿而消瘦為主症的糖尿病人,初用白虎合增液承氣湯治療多日而無效,後改從健脾輸津、清胃潤燥立法組方,卻取得了很好的療效。此法此方,余一直沿用至今,療效比較滿意。![]() |
從“糖尿病治療指南”認識二甲雙胍
二甲雙胍是主要口服降糖藥之一,也是全球應用最廣泛的口服降糖藥之一。通常作為超重或肥胖糖尿病 |
![]() |
老年人糖尿病並發症你知道多少?
老年人糖尿病會有哪些並發症?糖尿病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發病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