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幫助糖尿病患者控制好血糖?
問題:我母親是2型糖尿病患者,她的血糖總是控制不好,我們應從哪些方面幫助她控制好血糖?
專家解答:針對以上疑問,周亞茹建議重視以下幾個方面:
健康教育。到正規醫院找糖尿病專科醫生對患者進行耐心宣教,使患者正確認識到糖尿病是終身疾病,需積極配合,治療要持之以恆。學會使用便攜式血糖儀,了解治療控制的目標,要生活規律,戒煙酒。
合理控制飲食。通過平衡膳食,配合運動和藥物治療,將患者的血糖、血壓、血脂控制在理想范圍之內,可有效防止各種糖尿病、慢性並發症的發生。制定合理的飲食及運動方案,使患者的體重達到或維持成人的理想體重,並保證患者有充沛的體力,改善整體的健康狀況。適當運動。宜在飯後半小時至1小時開始。運動以快速行走為主,每次的運動時間20-30分鐘為宜。有心腦血管疾病或嚴重微血管病變者應視具體情況安排。以身體無不適感為原則。
在醫生指導下,合理選擇降糖藥物。規律監測並記錄血糖,拿著血糖監測結果定期到醫院復診。
糖尿病患者如何提防低血糖?
問題:一些糖尿病患者會因為血糖低出現昏迷,我的母親就是糖尿病患者,而且曾經多次在夜間出現低血糖,很讓人擔心。我該如何幫她做好血糖監測,預防因血糖低而出現危險?
專家解答:
談到監測血糖監測,周亞茹建議,血糖控制差的病人或病情危重者應每天監測4-7次,直到病情穩定,血糖得到控制;使用胰島素治療者在治療開始階段每日至少測5次血糖,達到治療目標後每日自我監測血糖2-4次;使用口服藥和生活方式干預的患者血糖達標後,每周監測血糖2-4次。
同時,血糖監測應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後2小時血糖。患者糖尿病低血糖的定義是血糖≤3.9mmol/L。低血糖的臨床表現與血糖水平及血糖的下降速度有關,可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和中樞神經興奮,常見症狀有:心悸、焦慮、出汗、饑餓感、神智改變、認知障礙、抽搐和昏迷等,老年患者可表現為行為異常或其他非典型症狀。低血糖若不處理,將造成腦細胞不可逆的損傷並影響心髒功能,危及生命。
糖尿病低血糖的可能誘因有:過量運動、空腹飲酒、情緒不穩、腎功能減退等等。
那麼該如何預防低血糖呢?周亞茹表示應注意以下環節:
應用胰島素或促胰島素分泌劑的患者要謹慎調節劑量,若頻繁出現低血糖,要及時跟醫生溝通調整藥物或劑量。生活應規律,定時定量進餐。合理安排運動,設置合適的運動強度和運動量,盡量在飯後1-2小時內運動,不要空腹運動,以免發生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可出現夜間低血糖,多發生於熟睡時(一般凌晨1-3點左右),不易察覺。因此,患者應注意監測睡前血糖,若血糖偏低,有可能發生夜間低血糖危險時,可於睡前進食少量蛋白質,如雞蛋等預防低血糖的發生。若睡前血糖正常,晨起空腹血糖偏高,就需要查夜間3點左右的血糖,以明確引起空腹高血糖的原因。
應用與降糖藥物有協同作用的藥物時應注意監測血糖。
糖尿病是否會引起腦血管損害?
問題:糖尿病是否會引起腦血管損害?應注意通過哪些措施進行預防?
專家解答:
周亞茹表示,糖尿病引起的腦血管病變屬於糖尿病慢性並發症的大血管病變。與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人群中動脈粥樣硬化的患病率較高,發病年齡較輕,病情進展較快。已知動脈粥樣硬化的易患因素如肥胖、高血壓、脂代謝異常等在糖尿病人群中的發病率均較高。動脈粥樣硬化主要侵犯主動脈、冠狀動脈、腦動脈、腎動脈和肢體外周動脈等,引起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腦血管病、腎動脈硬化、肢體動脈硬化等。糖尿病血管並發症是患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應早期預防,定期篩查,及早發現。首先應全面控制危險因素,包括積極控制高血糖、嚴格控制高血壓、糾正脂代謝紊亂、抗血小板聚集、控制體重、戒煙、改善胰島素敏感性等,並要求達標。患者應定期監測血糖,每2-3個月復查糖化血紅蛋白,每半年全面復查,包括尿白蛋白/肌酐、眼底、心電圖、TCD、頸動脈彩超、下肢動脈超聲等。
“糖友”如何遠離並發症?
問題:我已經患糖尿病多年,看到一些病友出現了嚴重的並發症,我很擔心。糖尿病有哪些比較嚴重的並發症?有沒有什麼好的預防措施?
專家解答:
“糖尿病的嚴重並發症包括急性並發症和慢性並發症”,據王富軍介紹:“急性並發症主要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滲透壓綜合症、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等。本人認為還應包括低血糖症,多是糖尿病治療過程中引起的急性並發症”。而嚴重的慢性並發症主要包括:
糖尿病大血管病變。其主要病理改變是動脈粥樣硬化,主要侵犯主動脈、冠狀動脈、腦動脈、腎動脈和肢體外周動脈,引起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腦血管病、腎動脈硬化、肢體動脈硬化等。雖然不是糖尿病的特異性並發症,但往往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死亡和致殘的主要原因;
微血管病變;糖尿病神經系統並發症。包括中樞神經系統並發症、周圍神經病變和自主神經病變,是最常見的糖尿病慢性並發症之一,也是非常痛苦和難治的並發症,而且有潛在的生命危險。如糖尿病心髒自主神經病變可引起猝死等;
糖尿病足。與下肢遠端神經異常和不同程度周圍血管病變相關的足部潰瘍、感染和(或)深層組織破壞,是截肢致殘的主要原因。“盡管糖尿病可能引發各種嚴重並發症,但只要及時干預,完全可以起到預防並延遲並發症的效果”,王富軍提醒,尤其要改變現代人“出門就打的,進門找電梯”的生活方式。無論糖尿病,還是其並發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其形成的重要原因,比如吸煙、運動少、飲食不合理、精神緊張等。因此,要預防糖尿病及其並發症,必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具體預防措施包括:與醫護人員配合,積極治療糖尿病,使血糖長期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積極治療血脂異常;適當運動對降低血糖、血脂,有效地控制體重有較好的作用,應長期堅持鍛煉;不吸煙,不飲酒;建立正確、有規律的糖尿病飲食;定期進行眼底、心電圖、腎髒及神經系統、足部檢查,爭取早期發現並發症,早期治療。
糖尿病誤區有哪些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發病率驟升,因其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已嚴重威脅到人類 |
|
糖尿病及藥物治療誤區三則!
作為內分泌科醫生,天天要給糖尿病患者治病,可是昨天偶聞一位30歲的女同事患上糖尿病,仍不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