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生活富裕了,吃得好了,動得少了,胖人多了,隨之而來的是糖尿病隊伍的大擴軍。據統計,我國糖尿病的發病率已從20世紀80年代的0.6%增至目前的3.2%。現有大約3000萬糖尿病人,此外還有幾乎同等數量的糖耐量減低(IGT)患者,作為糖尿病大軍的“後備役部隊”,源源不斷地充實到糖尿病大軍當中。
IGT患者糖尿病後備軍
在許多人(甚至包括一些臨床醫生)看來,IGT不夠條件診斷為糖尿病,也沒有任何症狀,因而對其抱著不重視、不干預的消極態度。現已知道,幾乎所有的2型糖尿病人在發生糖尿病之前,都要經過“糖耐量減低(IGT)”階段,IGT的重要性在於它是糖尿病的預備役部隊,其中相當一部分會轉變為糖尿病。還有一部分病人因長期伴有胰島素抵抗或高胰島素血症、高脂血症、高血壓,這些代謝異常的組合都會
使心腦血管病的危險性大大增加。
IGT的自然發展趨勢是:1/3轉變為糖尿病,1/3維持原狀,1/3轉為糖耐量正常。已有充分的證據說明,通過對IGT的干預治療,可以防止其逐步向糖尿病轉化,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
IGT患者主要表現為餐後血糖增高,而空腹血糖正常。以往臨床常用的測定空腹血糖的辦法,對發現早期糖尿病和IGT的敏感性較差,容易造成漏診,故目前主張在確診IGT或糖尿病時,應同時測定空腹及餐後血糖。IGT的診斷標准是:空腹血糖正常,75克葡萄糖負荷後,2小時血糖大於或等於7.8mmol/L,小於11.1mmol/L。若病人2小時血糖小於7.8mmol/L,則為糖耐量正常,若2小時血糖大於或等於11.1mmol/L,則為糖尿病。
亡羊補牢,固然未晚;防患未然,更勝一籌。從防治糖尿病的戰略高度上看,對人群進行IGT普查及干預實屬必要。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血脂高、肥胖者,曾有過高血糖和尿糖陽性者,或生過4千克以上巨大嬰兒者及嗜好煙酒者等高危人群都應列為重點普查對象。對IGT的干預措施包括非藥物干預和藥物干預兩方面:
非藥物干預可簡單歸納為4個點:多學點,增加自己的糖尿病防治知識,提高治療的依從性。少吃點,減少每天的熱量攝取,不大吃大喝,戒除煙酒。勤動點,增加體力活動的時間和運動量。放松點,力求做到樂觀豁達,心境平和,避免精神過度緊張。
藥物干預由於改變生活方式,堅持長期運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一定困難,因而藥物干預就顯得舉足輕重。國際上推薦的這方面藥物有拜糖平、二甲雙胍,這兩類藥物能提高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並可保護β—細胞,糾正糖耐量異常而不會引起低血糖及體重增加。
香煙糖尿病禁用
糖尿病病人血管內壁往往不光滑,血液粘稠度大,紅細胞變形能力下降,本來就容易發生血管阻塞,吸 |
|
注意糖尿病飲食四點誤區
調查顯示,近10年來,我國城鄉居民營養不良患病率下降,但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病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