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糖尿病這種病都有自己的了解,一擔患上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傷害,這很多人也都擔心患上這種病,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各種競爭壓力的增加,很多疾病也隨之而來尤其是糖尿病的出現,那麼,了解糖尿病人的心理變化很重要?下面讓專家來解答一下。
2.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變化
對於正常個體而言,應激過程中暫時的血糖升高,只是一種維持自身平衡的正常生理反應。而對於具有糖尿病傾向(諸如糖尿病易患基因持有者,糖尿病家族史及巨大胎兒分娩史者)等危險人群,由於具有內生的腎上腺素能神經刺激的糖反應異常,輕微的應激就可能引起明顯的血糖升高。而長期的應激性高血糖可以對胰島素分泌功能產生毒性作用,引起糖尿病的發生。而不同的糖尿病患者亦有不同的心理變化,臨床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況:
2.1.拒絕和違拗:部分患者初期(或很長時間)對於確診為糖尿病有拒絕心理。不承認不相信醫院的檢查、醫生的診斷,諱疾忌醫,拒絕醫治。以致於害怕讓別人(包括家人、單位)知道自己患病,不配合調整飲食,不肯改變不良的生活行為方式,依舊暴飲暴食,而致糖尿病加重,並發症發生。
2.2.埋怨與責怪:經過醫生的診斷和解釋,患者已認識到糖尿病的症狀和危害,部分病人要麼埋怨父母遺傳,責怪家人生活方法不對,或者自責自罪而憂心忡忡。當然,如果他們化自責自罪為力量,從此改變飲食和生活方式,可能對控制糖尿病有利。
2.3. 焦慮急躁:臨床發現,具有A型性格或在家庭在單位最煩惱最勞累,責任最大貢獻最多的人更容易罹患糖尿病。他(她)們往往心理壓力很大,事必躬親,追求完美。患病之後也更容易出現焦慮急躁。經常發火與人爭吵,遇上事不順心,憤怒即作。喜歡相信道聽途說,對傳聞中的“根治糖尿病”、“不需要控制飲食”的單方秘方,廣告藥物深信不疑,以致屢屢上當受騙,造成病情加重,血糖更高,並發症迭起。
2.4.悲觀失望:有的患者受社會上對糖尿病負面傳聞的影響,容易出現情感低落,心灰意懶,沮喪自閉,廻避交往,疏遠親友。尤其是經過治療效果欠佳或伴有並發症合並病,苦於經濟上、生活上的困難,大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變成思維遲緩,聯想困難,生活被動等等抑郁狀態,甚至可以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而造成嚴重的不良後果。
以上諸種心理變化,可以孤立出現,也可能合並存在。某些患者可以是先拒絕違拗後埋怨責怪,或同時出現焦慮急躁而悲觀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