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糖尿病網 >> 糖尿病護理 >> 並發症護理 >> 糖尿病腎病要不要換腎?

糖尿病腎病要不要換腎?

  據統計,病程10年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有30%~40%會發生臨床腎病;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臨床腎病的比例為20%左右。一般來說,對於青春期以後起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如病史在5年以上應定期進行尿白蛋白排洩率測定(每半年檢查一次,若有異常則每月檢查一次)。但2型糖尿病大多起病隱匿,很難確定患者確切的發病日期。所以,一旦診斷為糖尿病,就應常規檢測尿白蛋白排洩率,並保持動態觀察。

  鐘先生今年56歲,12年前患糖尿病,並一直遵照醫囑服用降糖藥,還經常自我監測血糖,血糖基本保持在正常范圍內。可最近檢查尿常規時,發現尿蛋白兩個加號。“難道我的腎髒又出了問題?”他急忙找到腎病科專家進行咨詢,醫生告訴他,這種情況基本可以確定已經合並糖尿病腎病了。

  “糖尿病腎病?要緊嗎?要‘換腎’(腎移植)嗎?我的生命還有多長?”黃先生驚恐地問。

  解讀

  糖尿病的並發症很多,其中糖尿病腎病(又稱腎小球硬化症)最為常見,它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腎病發展到什麼程度需要“換腎”

糖尿病腎病要不要換腎?

  糖尿病開始的時間,實際上也就是糖尿病腎髒病變開始的時間。糖尿病腎髒病變分為5期:第一期開始很輕,臨床沒有什麼特殊表現,等有輕微臨床表現時就已經進入到第二期甚至第三期;第二期就是臨床前期腎病,常規尿、血液等檢查都沒有什麼改變,但是通過活檢會發現腎髒已經有微血管的病變。早期腎病的主要改變就是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現(編者按:早期腎病檢查標准是尿裡每分鐘排出的白蛋白大於20微克、小於200微克,大於200微克就叫做臨床腎病),這個改變如果處理得當,病人的病情是可逆的。這一時間可以持續很長時間(10~20年),時間長短取決於遺傳、控制情況等。

  如果早期腎病控制得不好,以後就會發展為第四期,也就是臨床腎病,可檢測到大量蛋白尿,這一期的糖尿病腎病已經不可能完全逆轉了,但還是可以控制的,至少可以延緩腎髒病變的進展。如果大量蛋白尿還未能進行有效治療,最後就會進入第五期——臨床中末腎病期,這一期腎功能的問題就出現了,我們通常查腎功能主要檢查血肌酐,肌酐超過178μmol/L就叫做腎功能失代償,再進一步超過445μmol/L就是尿毒症,此階段就只能是透析或“換腎”了。

  什麼情況需要經常檢查腎功能

  據統計,病程10年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有30%~40%會發生臨床腎病;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臨床腎病的比例為20%左右。一般來說,對於青春期以後起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如病史在5年以上應定期進行尿白蛋白排洩率測定(每半年檢查一次,若有異常則每月檢查一次)。但2型糖尿病大多起病隱匿,很難確定患者確切的發病日期。所以,一旦診斷為糖尿病,就應常規檢測尿白蛋白排洩率,並保持動態觀察。

  怎樣預防糖尿病腎病

  即一旦確診為糖尿病,應定期進行尿常規檢查,有條件者應定期做24小時尿白蛋白或總蛋白測定,尤其是已有視網膜病變或高血壓的糖尿病病人。其次,限制總熱量攝入,長期有效地保持正常血糖水平,是預防糖尿病腎病的主要環節,可以減輕或消除由於代謝紊亂而引起的腎髒損傷。還有,要做到低蛋白飲食,包括腎功能正常的早期糖尿病腎病,應適當控制蛋白質攝入量,因高蛋白飲食可增加病人的腎小球濾過率,進一步增加了早期糖尿病腎病病人的腎髒負擔。尿素氮在25。0mmol/L以上時,應控制蛋白攝入量。另外,避免使用對腎髒有毒性的藥物,如慶大霉素、卡那霉素、頭孢菌素類、各種造影劑等,同時盡量避免導尿和其他泌尿系統的器械操作,以防止泌尿系感染。

  最後要說的是,積極控制血壓,可延緩腎功能的惡化。對有低蛋白血症伴浮腫的腎病病人可以在應用胰島素治療的前提下,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但必須是優質蛋白質,總熱量攝入也不必限制過嚴,這樣有利於提高血漿蛋白濃度,可減輕浮腫的程度。

熱門圖文
妊娠何以惹上糖尿病

王秀秀結婚已經6年了,公婆都等著抱孫子。她曾先後兩次懷孕,但都不慎流產了,因此,這次懷孕她

糖尿病腎病一定要早治療

糖尿病人要注意定期監測血糖。  糖尿病對人類健康威脅最大的,是它的諸多並發症,糖尿病腎病就

糖尿病病因- 糖尿病類型- 飲食療法- 生活起居- 飲食護理- 糖尿病問答
Copyright © 胰島糖尿病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