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生今年剛滿50歲,若按現在的標准,尚處在中年階段。不過,近半年來,張先生出現小便不暢、尿滴瀝、尿失禁等多見於老年人的病症。有時張先生膀胱脹得難受,想尿卻尿不出來;有時人正忙著工作,不知不覺就把褲子給尿濕了。起初他懷疑是前列腺有問題,然而前列腺沒有問題,而血糖卻明顯升高,真相終於大白。原來,這些症狀都是高血糖惹的禍,醫學上稱之為“糖尿病神經性膀胱病”。
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都沒有明顯的“三多一少”症狀,因此盡管患病多年,自己卻渾然不知,經常是因其他症狀就診時才偶然被發現的,張先生就是如此。“糖尿病神經性膀胱病”是糖尿病的慢性並發症之一。在病史較長的糖尿病患者中,本病的發生率已達到40%以上,只不過症狀輕重不同而已。
我們知道,任何一個動作的完成均需要神經的參與。排尿動作也一樣。在正常情況下,當膀胱被尿液充滿。神經感受器將信號經傳人纖維送達神經中樞(脊髓和大腦),神經中樞再通過傳出纖維發出排尿信號,於是膀胱逼尿肌收縮,同時尿道括約肌松弛,排尿得以順利完成。而在其他時間裡,膀胱逼尿肌松弛,尿道括約肌收縮,因而不會發生尿失禁。
診斷本病,首先要排除影響尿道、膀胱功能的疾病,如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尿路結石等等;另外,還排除中樞性疾病,如腦、脊髓病變等,並注意有無服用影響自主神經功能的藥物。在排除上述可能的情況下,結合患者有糖尿病史及排尿困難、尿潴留、尿失禁等I臨床症狀,B超顯示殘余尿量異常增多(正常不超過50毫升),即可診斷“糖尿病神經性膀胱病”。
本病有兩種主要臨床類型:①尿潴留,這種情況最常見。主要因膀胱逼尿肌收縮無力引起,患者表現為尿等待、尿流慢而無力,小便次數較頻但每次尿量不多,嚴重者可出現排尿困難及尿潴留,膀胱殘余尿量可達數百毫升,症狀酷似前列腺肥大。②尿失禁,由尿道括約肌失控引起,患者表現為尿頻、小便淋漓不盡。
本病應當綜合治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積極治療糖尿病,使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②應用神經營養藥物,可肌注維生素B1、B12等,以促進神經功能恢復。③應用肌肉收縮藥物:如果膀胱殘余尿超過100毫升,可給膽鹼能制劑,如氨甲酰甲基膽鹼10~20毫克,每日3~4次;也可口服或肌注抗膽鹼酯酶藥(吡啶斯地明)。
如上述治療無效,有嚴重尿潴留者可考慮手術治療,行膀胱造瘘術或膀胱頸切開術,以防長期尿路梗阻導致腎功能不全、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