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內分泌科主任 金 晖
朱阿姨和陳阿姨住在同一個小區,年齡相近的她們平時鍛煉、活動都在一起,感情十分親近,而且兩位阿姨還有一個共同點,她們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平時都要口服降糖藥物來控制血糖。然而,兩位阿姨在交流中發現,盡管她倆年齡相仿,吃飯、運動都很類似,也都沒有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疾病,但她們的治療方案卻截然不同,這是為什麼呢?
專家解釋道,朱阿姨體型較胖,腰圍也很粗,因此,建議她在控制飲食和加強運動的基礎上,服用雙胍類藥物;而陳阿姨體型較瘦,脂肪比較少,因此服用磺脲類降糖藥更為合適。
看來,不同的糖友在選擇口服藥物時,不僅需要注意年齡、性別、糖尿病類型、心肝腎等器官功能,還要注意體型的不同。這裡的體型可不是我們生活中“高矮胖瘦”的簡單說法,而是要根據體重指數(BMI)和腰圍來進行區分的,其中BMI的計算方法為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一般認為,BMI大於或等於25大於屬超重或肥胖,而小於18.5屬於消瘦或營養不良。而女性腰圍大於80厘米、男性腰圍大於85厘米也屬於肥胖。那麼,不同體型的糖友,面對形形色色的口服降糖藥,應該如何選擇呢?
目前,我國市場上常用的口服降糖藥物主要有5大類,分別是:雙胍類、磺脲類、α-糖苷酶抑制劑、噻唑烷二酮類、格列奈類,作用機理各不相同。其中雙胍類如二甲雙胍可以抑制食欲及身體對葡萄糖的吸收,並減少肝髒輸出葡萄糖的能力,因此有降低體重的作用。磺脲類藥物則不同,它屬於胰島素促泌劑,可以促進患者的食欲,故在一定程度上可使其體重增加,因此,體重較輕或正常的糖友更適合用磺脲類藥物。此外,長期服用噻唑烷二酮類藥物(胰島素增敏劑)會增加體內水分潴留,從而導致體重增加。結合我國糖尿病防治指南和藥物特點,可以認為:1型糖友在胰島素治療的基礎上,可聯合使用胰島素增敏劑(包括雙胍類)和α-糖苷酶抑制劑,而不能用胰島素促泌劑。而2型糖友中的肥胖者,首選雙胍類、α-糖苷酶抑制劑或胰島素增敏劑,也可用促胰島素分泌劑。2型糖友中消瘦者首選胰島素促泌劑或胰島素增敏劑,可聯合使用α-糖苷酶抑制劑或雙胍類藥物。
總而言之,針對每個患者的特殊性而選用最適合的藥物,是合理用藥的一個基本原則。服用降糖藥物均應遵從醫囑,從小劑量開始,根據血糖高低等情況酌情調整,最終達到長期、平穩地控制血糖,延緩糖尿病並發症發生及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
口服降糖藥治療中要注意的問題
相當多的糖尿病患者雖然服用降糖藥物,但血糖控制並不理想,原因何在?根據我們的臨床實踐,在口 |
|
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可采取手術治療
原本用於減肥治療的胃轉流手術可以治療2型糖尿病 糖尿病一般都是內科治療,但通過外科手術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