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資料顯示,目前95%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都屬於2型。一般而言,2型糖尿病發病和病情進展的病理生理基礎是胰島素抵抗和胰島β細胞分泌缺陷,一經診斷就終身存在並且緩慢進展。然而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種口服降糖藥能夠被證明可以改變2型糖尿病患者β細胞功能衰退的進程及血糖的惡化。
事實上,在患者到使用胰島素時,患者往往已經連續十年以上處於糖尿病控制不佳的狀態,增加了並發症的風險。越來越多的患者關注糖尿病的治療的更優方案。
為此,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內分泌代謝科專家肖海鵬教授提示,治療2型糖尿病,要積極,早期,聯合用藥。
專家指出,2型糖尿病是個進展性疾病,人體胰島素分泌的功能將隨著疾病的發展而產生進行性衰退,如果不及時治療,反而會延誤治療時機。“血糖控制宜早不宜遲”,肖海鵬教授呼吁廣大患者最好是在糖尿病發生之前,即糖耐量異常或者空腹血糖異常的時候就進行干預。“同時還要積極治療糖尿病,所謂積極,就是一旦發生糖尿病就,能在半年內就能使得血糖達到剛才的控制目標,就是糖化血紅蛋白在7%以下,這就是積極的”。
糖尿病的發病機理是比較復雜。它主要牽涉到的一個是胰島素抵抗,就是胰島素不敏感;第二個是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不足,單一用藥很難達到使血糖持久達到健康標准。肖海鵬教授特別提出“治療2型糖尿病,要安全、聯合用藥”。其提出,選擇用藥治療方案首先考慮的就是這個藥是不是有效的,是不是安全的,是不是副作用少的;第二個是病人的經濟是不是(能負擔),價錢如何的;再有就是病人的肝腎功能、病情怎麼樣。雙胍類的藥物主要是抑制肝糖的輸出,降低外周組織胰島素的抵抗,也不會出現低血糖;英國2型糖尿病的前瞻性研究(UKPDS)也證明在肥胖的病患中能減少心血管事件、減少死亡;而且相對比較便宜。所以現在都推薦作為一線的藥物。但是往往糖尿病的發病機理是很復雜的,單獨用一個藥很難全面地針對它的發病機理,或者達到持久的血糖控制。研究也提到如果單純用一個藥物三年裡面不到50%的病人能夠達標,這就需要聯用別的藥物。現在聯用別的藥物根據它的發病機理,一個是胰島素的抵抗,一個是胰島B細胞功能不足、衰退,所以治療的時候除了用到雙胍類減少肝糖輸出、增加胰島敏感性以外,還有一類藥如噻唑烷二酮類的增敏劑,就是國內的羅格列酮,這一類藥物不但能改善胰島素的抵抗,而且對B細胞有保護作用,對長期的血糖控制有比較好的作用。研究表明,跟磺脲類、雙胍類比較,血糖達到持久控制的最好就是噻唑烷二酮類的增敏劑羅格列酮,就是說血糖要達到持久穩定的控制,這類藥是聯用的很好的選擇。
新1代磺酰脲類降糖藥
家族史話 磺酰脲類(簡稱SU)口服降糖藥屬於胰島素促分泌劑,是臨床上發現最早和應用最廣泛 |
|
降糖藥的種類及服藥的注意事項.
臨床用於治療糖尿病的方法藥物很多,根據病情的不同,分型的不同,患者身體情況的不同,選擇的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