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目前還沒有一種有效的藥物或手段能治愈,只能控制血糖達到一定的范圍從而降低並延緩並發症的發生。目前降血糖的藥物種類還是很多的,以下將把常見糖尿病藥物應用現狀及研究進展做一綜述。
糖尿病藥物之胰島素、胰島素類似物及胰島素受體激動劑
胰島素胰島素按其來源可分為動物胰島素、半合成人胰島素及重組人胰島素三類。動物胰島素大多用豬或牛的胰腺提取,而基因重組人胰島素是由DNA基因重組技術制造的,安全性更高。
胰島素目前為注射方式給藥,其發展方向是重組人胰島素取代動物胰島素,非注射型精確釋藥人胰島素替代注射型胰島素。
胰島素類似物常用的胰島素類似物有三種:一是賴脯胰島素,二是門冬胰島素,三是甘精胰島素。
糖尿病藥物之胰島素促泌劑
磺脲類此類藥物主要作用於胰腺β細胞膜上的磺脲受體,從而促進β細胞釋放胰島素,在高糖時此效應被放大。
磺脲類藥物有第一代和第二代之分,現已發展到第三代。第一代藥物代表藥物有甲苯磺丁脲等;第二代藥物有格列吡嗪、格列齊特、格列喹酮。第二代同第一代比,使用劑量較小,且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已逐漸取代第一代。第三代藥物為格列美脲,其也是適用於單藥治療及與胰島素聯合使用的唯一的磺酰脲類藥物。
氯茴苯酸類這類藥物作用機制是通過與胰腺β細胞膜上特異性受體結合,使胰腺β細胞去極化,從而誘發胰島素分泌。此類藥物長期應用有保護胰腺β細胞的功能。臨床上應用的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有人稱這類藥為血糖依賴型胰島素促泌劑。
糖尿病藥物之胰島素增敏劑
胰島素增敏劑基於過氧化物酶體增殖激活受體的藥物。PPAR是核受體超家族成員,在控制脂肪的貯藏和分解代謝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PPAR存在3種亞型,即PPARα,PPARβ和PPARγ。該類藥物主要有:
噻唑烷二酮類這類藥物是PPARγ特異性高親和力配體,通過提高骨骼肌和脂肪細胞對葡萄糖吸收和降低肝糖的輸出來提高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島素的抵抗狀態。主要藥物有羅格列酮、吡格列酮。但此類藥物存在嚴重的不良反應,可能加重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導致體重增加、水腫。所以尋找具有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和降血脂雙重作用的藥物成為開發方向。KRP-297就是這樣的一種藥物,目前已進入Ⅱ期臨床。
非噻唑烷二酮類除了開發TZD類化合物外,還合成了許多不含TZD藥效團的藥物,而與PPARα有較強的親和力的化合物。GW1929是一種有潛力的藥物,它在動物實驗中作用顯著。此外還有Muraglitazar(BMS-29858),Naeglitazar也很不錯。
減少糖來源的糖尿病藥物
α-糖苷酶抑制劑此類藥物主要是抑制小腸刷狀緣葡萄糖苷酶活性,使食物中的糖不易吸收,故可降低餐後血糖。目前主要藥物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雙胍類此類藥物作用機制未完全明了。目前大多數人認為主要是抑制腸壁細胞吸收葡萄糖、抑制糖原異生,促進周圍組織分解糖,增加靶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並不刺激β細胞分泌,對正常人不降低血糖。臨床上以二甲雙胍應用最為廣泛,是肥胖型糖尿病患者首選藥。
其他糖尿病藥物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劑抑制DPP-IV的活性,可以保持腸促胰島素不被降解,刺激胰腺β細胞再生。在研究的有NVP-DPP728,有可能成為未來的新藥。
胰升糖素抑制劑其主要是與胰升糖素競爭受體,具有明顯的降糖作用。目前仍在研究中。
糖尿病並發症治療藥物據統計,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並發神經疾病,其中每年有1.2%可能發展到失明。30%~40%的1型糖尿病患者和15%~20%的2型糖尿病患者並發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腎病的3年生存率僅為53%。鑒於糖尿病並發症的巨大危害,尋找治療糖尿病並發症的藥物成為研究的熱點。
醛糖還原酶抑制劑這類藥物通過抑制醛糖還原酶活性,恢復神經傳導速度,防止視網膜病變,減輕腎負擔,從而治療糖尿病並發症。目前報道已有100余種體外活性的ARI,按結構主要有羧酸類和海因類。羧酸類藥物主要有依帕司他(Epalrestat)、唑泊司他;海因類有甲索比尼爾。
蛋白激酶抑制劑PKC抑制劑可以減弱高糖誘導的血管通透性因子mRNA的表達增加。燈盞花素是一有效PKC抑制劑,對糖尿病微血管病變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這是抗高血壓藥,但近年來有研究表明,它們在降低血壓的同時,還有降低血糖、改善糖耐量,並有著明顯的腎髒保護作用。
羟甲基戊二酰CoA還原酶抑制劑這類藥物主要用於降脂,臨床研究表明它對糖尿病腎病的保護作用,除了降低血脂的直接作用外,還可改善腎血流動力學異常。目前臨床主要有他汀類藥物,如辛伐他汀等。
抗氧劑大量研究顯示:氧化應激反應是糖尿病並發症的重要因素之一。臨床上常用的抗氧劑有:普羅布考,N-乙酰半胱氨酸等。長期應用可延緩糖尿病並發症的進程,用於糖尿病並發症的治療。
糖尿病的治療是一個長期艱難的過程,隨著人們對糖尿病研究的深入,將會發現更多、更有效、更安全的藥物。
對治療糖尿病的藥物認識:四個誤區
誤區一:只要服藥了,就可以不控制飲食 怎麼強調也不為過:飲食控制和運動鍛煉是治療糖尿病最 |
|
桦褐孔菌的降糖的作用
“桦褐孔菌”是一種生於桦樹上的藥用真菌,類似於碳的黑色塊狀形態。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