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脲類藥物作為口服降糖藥中最早的成員之一,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考驗,目前仍然在臨床上廣泛應用。2007版的《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仍指出磺脲類藥物可作為非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線用藥。這是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的糖尿病患者較少像歐美國家的患者那樣以明顯的肥胖和胰島素抵抗為主要特點。
磺脲類藥物是胰島素促泌劑,它主要是通過關閉β細胞膜上KATP通道來增加內源性胰島素(基礎胰島素和葡萄糖刺激的胰島素)分泌。從理論上推測,磺脲類藥物的長時間應用會促使胰島β細胞不斷地、超負荷地分泌胰島素,致使胰島β細胞不堪重負,加快胰島β細胞功能的衰竭。“鞭打病牛”的疑惑由此而生。磺脲類藥物是否加快胰島β細胞功能的衰竭?
美國的一項臨床研究顯示,應用磺脲類藥物和胰島素後,胰島β細胞功能的衰竭沒有顯著差異,血糖的控制程度決定了胰島β細胞功能的衰竭快慢。從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的結果顯示,對於糖尿病患者,無論使用飲食治療、二甲雙胍還是磺脲類藥物,β細胞衰竭的速度都是相同的。由於β細胞功能的逐漸衰竭,對於2型糖尿病患者,單獨使用任何一種口服降糖藥物進行治療都不能完全有效。然而,磺脲類藥物與胰島素和其他類型的口服降糖藥物(包括二甲雙胍,α-糖苷酶抑制劑和噻唑烷二酮類)聯合應用是有效的。
臨床上也發現一部分病人長期服用磺脲類降糖藥物數年,用法劑量無需調整,血糖仍然控制良好;還有一些初發糖尿病患者,磺脲類藥物治療控制滿意,減量或停藥後血糖仍然能夠維持在理想水平,這些現象似乎表明血糖的控制程度決定了的胰島β細胞衰竭快慢,磺脲類藥物不是加快胰島β細胞功能衰竭的因素。
2008年底美國糖尿病協會和歐洲糖尿病聯盟(ADA/EASD)最新版2型糖尿病治療共識第一次把二甲雙胍、磺脲類藥物及胰島素明確列為有循證醫學證據的核心治療藥物。
共識對磺脲類藥物作了如下評價和建議:磺脲類藥物是有充分循證證據的核心治療藥物。相比其他口服藥物,該類藥物降糖效果明確,可使HbA1c下降1.0%~2.0%,且具有起效快的優勢。
近年來研發的磺脲類藥物(如格列美脲)具有胰腺內和胰腺外雙重作用機制,刺激胰島β細胞釋放胰島素的同時,還可增加外周組織攝取葡萄糖,從而改善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對繼發性磺脲類藥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有效,尤其是與胰島素合用,可以減少胰島素用量。
糖友漏服藥到底補不補?
俗語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藥,得天天吃,每天 |
|
服用降糖藥 餐前餐後都有學問
口服降糖藥是治療糖尿病的主力軍。這支主力軍主要包括三大類:磺脲類、雙胍類、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