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讀者咨詢一種特膳飲料——唐必拜。這位讀者說在購買前,推銷員稱這是專門針對糖尿病患者開發的特殊功能性膳食。既能保證糖尿病患者特殊營養成分的補充,又發揮了其功能性特殊生理活性物質的調節作用。而且是中醫綠色食療,不含任何激素,無依賴性,無毒副作用。該產品采用的是國家衛生部公布的“藥食同源”藥材。主要原料用的是適宜糖尿病患者食用的苦瓜、山藥提取物,還加入了復合氨基酸富鉻酵母等,是經現代生物科技研制而成的特殊膳食沖劑。
銷售人員還說該產品中含有GTF和多肽-P,GTF(耐糖因子)可減少胰島素抵抗,增加胰島素敏感。80%以上的糖尿病是因為GTF缺失造成的。唐必拜中的三價鉻和復合氨基酸結合,就成為內源性的葡萄糖耐糖因子GTF。唐必拜中苦瓜提取物富含苦瓜甙、類蛋白活性物質(即α苦瓜素、β-苦瓜素、MAP30)、類胰島素活性物質,即多肽-P,它能降低血糖,減輕胰島負擔,逐步恢復胰島功能,其中多肽-P被稱為“植物胰島素”。
這個產品真有宣傳得那麼神嗎?記者電話采訪了幾位內分泌專家,竟無一人聽說過這個GTF和多肽-P。這種似真亦假的名詞搞得專家也直撓頭。最後經反復認真思考,專家才負責任地告訴記者確實沒有聽說過這個詞。
“藥食同源”
中醫學自古以來就有“藥食同源”理論。這一理論認為:許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藥物,都能夠防治疾病。古代社會,人們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發現了各種食物和藥物的性味和功效,認識到許多食物可以藥用,許多藥物也可以食用,兩者之間很難嚴格區分。這就是“藥食同源”理論的基礎,也是食物療法的基礎。
“藥食同源”是說中藥與食物是同時起源的。在人類學會用火後,人們開始食用熟食,烹調加工技術逐漸發展起來。隨著經驗的積累,藥與食逐漸開始分化,與此同時,食療與藥療也逐漸區分。由此可見,在中醫藥學的傳統之中,藥與食的關系是既有同處,亦有異處。
“藥食同源”說的是它們是一個起源,但糖尿病患者需要的是療效。食物當然沒有藥物的療效強,也許它有調理和保健的功效,能夠輔助調節血糖(需要科學來證實),但絕不會有治療的功效,能夠直接控制血糖。其實糖尿病患者只要飲食多樣化、規律化、科學化,自然就能做到“藥食同源”。這個產品是國食健字,它只作為食品被國家所承認,並沒有保健和治療的功效,所以糖尿病患者切不可當做藥品來長期服用,更不能停止用藥而只服用這個。
“植物胰島素”
胰島素是人體內分泌的一種激素,植物並不能分泌這種激素。所謂的“植物胰島素”就是商家的一種宣傳手段。很多植物體內的特殊成分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但是,其機理和胰島素的作用機理並不相同。那麼,植物含有的成分有多強的降低血糖的作用呢?是不是吃得越多對糖尿病患者越好呢?並不是這樣。比如:苦瓜中的降血糖成分包括多肽、黏多糖、生物鹼及皂苷,據實驗證實,患者即使服用超過500毫升的苦瓜汁,降糖效果也達不到藥品的療效,活性成分含量太低是主要原因。如果經過提純、加工後,降糖作用可能會增強一些。不過,從患者本人和經濟角度考慮,還不如正規用藥、正規治療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