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祝女士長期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病,近年來出現下肢間歇跛行症狀,步行50米左右即感到下肢疼痛、乏力、麻木。在醫院行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其左側股淺動脈、動脈和胫腓干動脈閉塞。傳統的下肢動脈搭橋法,是將人造血管的遠端吻合口做在動脈上,用“橋梁”疏通血運。這種利用大、中動脈搭橋的方法或介入療法對治療糖尿病足雖具有確切療效,但像祝女士這樣的下肢遠端(動脈以下,包括胫腓干動脈、胫前動脈)動脈沒有流出道或流出道不佳的病例,上述療法均無法采用,只有在維持保守治療的緩慢過程中待下肢出現壞疽後進行高位截肢。
谷湧泉教授在國內首創應用桡動脈行足背動脈搭橋手術方式。他應用這種方法為祝女士等患者保存了肢體。這種方法創新之處是:先行胫腓干動脈內膜剝脫術,再做股動脈向胫腓干動脈的人造血管搭橋,由於患者的胫後動脈完全閉塞,此方法保證了腓動脈的通暢;接著,應用患者自體大隱靜脈從人造血管的遠端向胫前動脈搭橋,形成多處吻合口,改善了下肢動脈搭橋的流出道,減少了動脈橋的阻力,從而保證了搭橋手術後的遠期通暢率,避免了截肢。